(庄公三十二年) 为政者顺着民心行事,国家一定会兴盛。所以,为政之先,一定要了然于人民的心向。国家败亡时,为政者每每都寄望于神明赐福,所以先听神的声音。...
(庄公十四年) 做臣子的对国君应该忠贞不二,没有异心,这是上天运行的自然法则。...
(庄公十四年) 坏事的蔓延,就像草原上燃烧的野火一样迅速,使人无法去接近扑灭它。...
否有勇猛的气势,和高昂的斗志。...
(庄公十四年) 怪诞的变异和灾害,都是由于人心有所疑忌而产生的。...
(桓公十三年) 人一旦心存傲慢,运步就显得趾高气扬。那么他的心已先浮动,所以失败接踵而至。...
(桓公十五年) 把应该保持机密的事,轻易向妇人泄露,一定会失败的。...
(桓公十年) 原本是循规蹈矩的人,因为佩戴与份不符的宝物,以致遭到杀身之祸。...
(桓公十二年) 信义都不能遵守,结盟又有何益?...
(桓公十二年) 一国或一位君主,如果随便缔盟,或是轻率的更改盟约,就会失去信誉,乱事便会接踵而来。...
(桓公六年) 夫鬼神之灵,依民而行,故人每当遇到灾害困惑时,便向神明祈祷。 故王者必须率先尽力造福人民,然后再去祭祀。因为祭祀必由人,而神又非民不食,所以说,民是神的主宰。...
(桓公六年) 福泽是经由自己努力而得来的,不是别人赐予的。 “天助自助者”就是这个道理。...
(桓公元前) 与他国结盟,没有理由而毁约,这样的国家是不会长久存在世界的。...
(隐公六年) 掌理国家政治的人,见到恶的东西就要像农夫见到杂草一样,务必除去而后已。...
(隐公十一年) 山上有树,要如何利用量度,这是匠师的责任。同理,决定宾客席位的顺序,主人当然要择其所宜了。...
(隐公五年) 没有完善的准备,没有周全的考虑,是不可以出兵作战。 “师”指军队。...
(隐公六年) 凡是能亲近仁德,能与邻国建立良好邦交的人,才是真正的国宝。...
(隐公四年) 为了正义,即使是自己的亲骨肉犯刑法,也不能罔法涓免。...
(隐公四年) 国君欲统治天下,舍道德之正途,而采择悖乱的方法,就好像整理一团乱丝,反而越理越乱一样。...
(隐公元年) 孝子的孝心,是没有穷尽的,他能把自己的善行,感动别人,推及侪辈。 “锡尔类”即推己之孝以及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