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既利矣,孤必与焉。

(文公十四年) 百姓若能获利,其利必及于王者。 “民富即朕富”即是此意。...

辞顺而弗从,不祥。

(文公十四年) 别人说的话合情合理,你却不接受,这是不祥的预兆,到最后你会受遭殃。...

兄弟致美。

(文公十五年) 要尽量促成兄弟使臻于上善。 兄弟如果贫穷,要济助他;有喜事,要庆祝他。...

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

(文公七年) 前人曾说过,作战时要制敌机先,攻心为上,这才是善作战,善伐谋的人。 “先发制人”即是此意。...

利于民,孤之利也。

(文公十三年) 使自己统治下的百姓获利,亦即王者之至利。 “孤”是诸侯自称。...

毋念尔祖,聿修厥德。

(文公二年) 要常常追念祖先的恩泽,继述其志,以赓绩并发扬他们的德性。...

济河焚舟。

(文公三年) 为了激励士气,在军队渡河后,将船烧光,以示绝不生还,以鼓舞将士,奋励向前之战志,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之义。...

诸侯敌王所忾。

(文公四年) 诸侯怒王之所怒,雠王之所雠,乃得征战有功。是言众志成城,力不可侮也。 “敌忾同雠”源出于此。...

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

(僖公三十三年) 敬之心,德业自然增厚。所以能谦敬的人一定具有德性。...

卑让德之基也。

(文公元年) 谦逊而礼让是德性的根本。...

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僖公二十八年) 一个国家的地形,若面河依山以为隘,这个国家必定能够不为敌国所侵害。...

(烛之武曰、……)邻之厚君之薄也。

(僖公三十年) 秦与晋围攻郑国,烛之武见秦伯道:若灭亡郑国,徒然使晋国的国势增强,而于你秦国不徒无益,反而会感到势蹙而已。...

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

(僖公二十七年) 诗经和书经是道义所由来的府库;礼和乐是陶铸德性的准则。 古时候教育的主要工具是诗经和书经,然后再以礼乐做行为的规范。...

有德不可敌。

(僖公二十八年) 有德的人是不可与他为敌的。 《论语》说:“仁者无敌”,与此同义。...

(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僖公二十四年) 在自家篱笆内打架的兄弟,一旦在外面被人欺负,便会联手抵御,这是理所当然的。 换句话说,当外敌入侵时,就应该停止内部的纷争,共同抵御外侮。...

(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灾也。

(僖公二十四年) 穿着与身份不相称的衣服,容易招来灾祸。 古时,身份不同的人,他的服制也不相同。因此衣着与身份若不相配,称为不衷。...

室如县罄,野无青草。

(僖公二十六年) 每一个家庭都象倒挂的罄一样,空空的。原野上不见一株青草。 这是描述国破后的荒凉的景象。 “县”是悬挂之意。“罄”与“磬”同意,是乐器名,罄上吊时,中空呈凹状,用以表示里面已空了。...

君命无二,古之制也。

(僖公二十四年) 国君的命令不能违背,这是自古以来的礼制。...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僖公二十四年) 知道别人有过失,不知远避,反去效法;如此将获罪更深。...

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僖公二十三年) 上天所扶植的国家,人是算计不了她的。 “启”是启开一国的命运。...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