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可远在兹。

(皋陶谟) 为政之道,先安抚近处的臣民,再怀柔远方的百姓。不论远近,政令都可抵达,才是政治的真谛。 这是皋陶建议大禹,推行政令要由近至远。...

兢兢业业。

(皋陶谟) 要时时刻刻戒慎恐惧,随时留意突发的事情。“兢兢业业”与“战战兢兢”同是谨慎小心的样子。...

口出好,兴戎。

(大禹谟) 舜指示禹说:语言使用得当,可为亲善的工具。如果使用不当,会引发战争。 “戎”是武器,泛指战争。...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大禹谟) 过分骄傲自满,容易招受损伤毁谤。如果能谦逊守礼,自能获益于不知不觉间。这就是天道的至理。 “满”是怠慢骄傲的意思。这是禹劝勉益的话。人在得意时,趾高气昂,不可一世,最容易招致他人忌害。所以要懂得谦虚,待人友善,自能受益。...

至感神。

(大禹谟) “诚”同诚。益向禹进言:只要心意诚挚,天神也会受到感动。心诚则万事都可迎刃而解。即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相同。...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大禹谟) 人心存有贪念,是非常危险的。道心如被物欲所蒙蔽,即显得隐晦不明。我们要精纯专一的修身养性,去除杂念,使昏昧的心恢复光明,以固守中庸之道。 尧让位给舜时,授“允执厥中”四字。舜让位给禹,也授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大禹谟) “四海”指天下。“天禄”指天所授的俸禄。指天子之位。 当天下人民都受苦煎熬,民不聊生,上苍所赐予的天命就要收回,天子之位亦将丧失。...

杀不辜,宁失不经。

(大禹谟) 与其杀害无罪的人,宁可使刑法失去效用而受刑责。“辜”是罪。“经”指刑法。 皋陶宁可使刑法失去效用,也不愿无辜的人受害。...

天之历数在汝躬。

(大禹谟) “历数”指天历运行的顺序,即天道。就是说现在天的运数已聚在你身上。 舜蝉让帝位给禹时,说是天命降临禹,不可推辞。...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大禹谟) 对于无心所犯的过失,虽然罪刑很大,也要尽量的赦免。对于故意做出的错误,即使罪刑很轻,也不可放过。 “过”指无心的过错。...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大禹谟) 刑罚有疑问时,要选择轻者。功绩有疑问时,要赏其重者。 轻刑罚,重赏赐,表示仁君的宽大,人民无不归趋向往。这是皋陶对刑赏尺度的看法。...

临下以简,御众以宽。

(大禹谟) 以简易的法则统治臣民,以宽大的态度驾御百姓。 皋陶认为应施行宽厚简约的仁政,人民才不会有苛捐杂税的苦恼与压迫,上下和睦,国家才能安定不衰。...

刑期于无刑。

(大禹谟) 刑罚的终极目的,是希望能不使用刑罚。 大禹认为刑罚只是警戒人民,使他们避免犯罪;若世人都能不犯罪,刑罚等于虚设,也就不用刑罚了。...

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

(大禹谟) 使水、火、金、木、土、谷六府丰足,正德、利用、厚生三事齐备。人民蒙受的恩泽,直可到千秋万世。 这是舜所说为政养民的九种要素。...

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

(大禹谟) 念头常存于心中,想舍弃这念头,结果仍是舍不掉。 这是禹称颂推举皋陶的话,认为皋陶,是他心中佩念不忘的贤智之士。...

德惟善政。

(大禹谟) 良好的道德是善政的基本。在美好道德薰陶下,政治才会上轨道。...

政在养民。

(大禹谟) 仁政的目的在于养民。 养民的方法,是使水、火、金、木、土、五谷等六府丰盛。才能完全做到正德、利用、厚生。这是禹的政治理想。...

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大禹谟) 要使政治上轨道,百姓生活富足安乐。首先要辅正百姓的道德,使百姓亲善和睦。其次要把百姓的力量与财物,用在最适当的地方,使物尽其用。最后要百姓生活安定,使各人执守本位。把“正德、利用、厚生”三者调和起来,上下相亲,国家才呈现一片和乐。...

疑谋勿成。

(大禹谟) 当计划还有疑惑的地方,不可草率的实行。即使实行,成功的机率也不大。 指对国家政令的推行,要先确定是否毫无疑问和遗漏,然后才能使所行政事,卓著成效。...

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

(大禹谟) 不要为了博取百姓的好评,就去做违背常理的事情。 这是警戒徒有美名的政治,实际上对百姓一点益处也没有。可是也不能因此而违背百姓意愿,逞一己的私欲来做事。...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