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上) 他是个男子汉,我也是个男子汉,我为什么要怕他呢?无论什么人,正道只有一条,是大家必须遵循的。...
(滕文公上) 舜是什么?是人,我是什么?是人,有作为的人,也应该像舜一样。言下之意,就是圣人舜和我难道不是一样的人吗?为何舜做得到的事情,而我做不到呢?...
(公孙丑下) 那时是那时,现在是现在。人人应当顺从时势,去遵守最适当的正道。 这句话往往被人误解;其实,孟子所说的真正涵义,乃是教导人们遵循时势的变迁,进退之道自应有所分别。...
(公孙丑下) 天吏就是奉行天意的人,这种人可以去讨伐无道者。换句话说,不是奉行天意,只因各人自己的利害关系,而去征伐别的国家,是应该禁止的。(这是沈同请教孟子“是不是应该去讨伐燕国”,孟子回答他的话。)...
(公孙丑下) 古时候的君子,当他犯错的时候,就像日蚀、月蚀一样,不会想办法来掩饰它,所以天下的人都看得见。然而等到他改正过失时,又像日蚀、月蚀发出亮光一样,受到人民的尊敬。其原因乃是他能很干脆的改正缺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
(公孙丑下) 进也好,退也好,是我的自由,我一点都不感觉到急迫。因为我既没有官位职守,也没有进言的责任。 一个遵守正道行事的人,其态度很宽裕,此时也可引用“吾进退,岂不绰绰有余裕哉。”这句话来形容。...
(公孙丑下) 有官位职守的人,如果无法把他份内的事做好,就应该离职而去。...
(公孙丑下) 处事失去正道,帮助的人就少。到最后,就陷入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凄惨境地。 反之,凡事正道而行,帮助的人就多,到最后,普天下的人都来归顺他。...
(公孙丑下) 对方以他们拥有众多的财富为耀,我则凭我的仁道去应付;又他们凭他们的爵位尊贵,我则凭我的义理,我心里为什么不满足呢? (曾子的话) “慊”就是心里感到不满足之意。...
(公孙丑下) 做事情时,如果只得天时,未得到地利的话,是不能成功的。又虽然得到了地利而没有得到人和的话,也不会成功。其意就是说想做成一件事,人和比天时及地利更重要。 “天时”是可以完成某事之时机也,得之则成,失之则败。“地利”乃地理占形势之利...
(公孙丑上) 你是你,我是我,即使你露臂赤身地站在我旁边,你那能沾污我呢?...
(公孙丑上) 凡是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体谅他人之心,这种忠恕之心,就是治国的根本。古代的帝王具有这种不忍人之心,于是就有不忍人之政,如此则可轻易地平治天下。...
(公孙丑上) 上天造成灾祸,还可以设法逃避;但是如果是自己惹来的祸害,那就难以维持生路了。所以诗经上说:“永远配合着天命,自己去寻求各种幸福。”...
(公孙丑上) 普天之下没有敌对的人,可以称为是奉行天命的官吏。换句话说,行为符合天意的人,就是在天底下没有敌手的王者。...
(公孙丑上) 用武力做后盾,假借仁爱的名义,进行侵略的人,就能称霸于诸侯,也就是行霸者的作风。 “霸”的原义就是月亮借太阳的力来发光。按照朱熹的注解:“力乃土地甲兵之力。”用天赋的美德推行仁政的人,就能称王于天下,也可以说是真正的王者。拿武力...
(公孙丑上) 做一件不义的事情,或者杀一个善良无辜的人,像这样而能得到天下,古圣贤中没有人这样做。...
(公孙丑上) 处理事情,必先计划思考,不要预期、预测。必须专心一致,并且不可事先考虑其结果或利益。因为只一味地考虑结果或利益的话,反而有碍志气,所以切勿如此作为。 无论什么事,必须让它自然发展,是不能勉强的。 从前,宋国有个极其愚蠢的人,看到自...
(公孙丑上) 听到别人支吾闪烁的言辞,就知道他为什么会穷于应对。拿治理天下的君王、丞相来说,这种言辞在心里产生的话,就要危害到政教;既在政教上表露,就会危害到他的行政措施了。...
(公孙丑上) 志是气的统帅。只要确立思想,精神坚强的话,很自然地表现出充沛的精力及气力。 “志”是思想精神的产物,也是人心的趋向。“气”是充满在体内的精力及气力,也就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公孙丑上)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就是说两国在交兵时,要能测知敌人的强弱,才采取行动。不然万一低估了敌方的实力,就会惨遭失败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