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丑上) 有德者感化他人的速度,比用车马传递命令更快。人民就在这种情况下期待君主实行仁政。 “置、邮,皆设立驿站,疾传书命之称。...
(公孙丑上) 尽管一个才智出众的人,如果没有把握有利的时机,其成功也是有限的。所以君主想要完成王业,仅有智慧是不够的,仍需利用时势才能达成。 “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其意是说一个农夫纵使农具准备齐全,仍须等待耕种的时节,才有所收获。...
(公孙丑上) 自己深自反省觉得有不妥当的言行,纵使对方是身份贫贱的人,内心也会感到十分恐惧。相反的,觉得自己的言行正正当当,纵使对方有千万人,自己也有勇气去抵挡。...
(梁惠王下) 你自己的所作所为,将来必定会报应到自己身上。就是说行善时必有好报应,而平日做恶多端的话,其结果必定吃亏。 当邹国和鲁国交兵搏斗,邹国的将官共有三十三人阵亡,而臣民却没有一个肯为他们效死的,邹穆公为此感到非常困扰,就去请教孟子,孟...
(梁惠王下) 君子要养育爱护人民,不会做出伤害人的行为,土地是承受自先人的产业,世世守之,非己身所能任意处分,所以为了争夺土地而发生战争,是相当矛盾的理论。...
(梁惠王下) 对来征伐的军队,当地的老百姓以酒菜来款待欢迎,因为被征伐的国家对自己的老百姓实施暴政,而当别国家的军队来征伐时,表示自己已经得救。像这样去征伐其他国家的军队,才称得上正义之师。 “箪食”就是用竹筐盛饭,“壶浆”是用壶装满了酒。...
(梁惠王下) 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不是说它有高大以及年代久远的乔木就算了,而是说它拥有父祖累世立功的大臣。...
(梁惠王下) 君王处罚犯人时,不要累及他的妻儿子女。 周文王就有这种体谅他人之心,正由于他善体民心,所以才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孥”就是妻子的意思。...
(梁惠王下) 周文王是施行仁政而英明的君主,他只要对心思不正的人发怒,就可以统一天下。因为他要对付这类,必须具有大勇,发挥刚毅无比的威严,所以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绝非夸大其辞。...
(梁惠王下) 一般人民没有恒产,也就是没有足以维持生活所需的收入和财产的话,就没有经常向善的心志。恒心就是经久不变的思想,持有不动摇的道义心,政治家最要紧的是要让人民保有恒产。所以贤明的君主,尽量设法使人民丰衣足食,然后督促他们向善,人民自然...
(梁惠王上) 为什么不推其根本的原则呢? 刑罚或法律,根本就是芝麻小事,道德才是治国的根本。就修身的工夫来说,与其经常责骂别人,倒不如检讨自己的缺失来得根本些。大学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盖”与“盍”的意思相同,就...
(梁惠王上) 如果能够把对父母兄弟的恩情,推广出去,就能使天下安定。古代的圣王,能够异于常人,只是善于推广他依据仁心所做的善事罢了。...
(梁惠王上) 以尊奉自己父兄的态度,去尊奉别人的父兄。无论处理任何事,都用这种态度的话,要统治天下,就非常容易了。...
(梁惠王上) 一般人做不到的理由,都是因为不肯动手去做。其实,无论什么事,只要肯动手去做的话,应该都能够做得到。 (参考)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梁惠王上) 君子要远离厨房。有仁心的君王看见生物活着,就不忍再看见它死去;听到它临死的哀鸣,就不忍再吃它的肉。...
(梁惠王上) 不喜欢杀戮的君主,可以统一天下。因为人民归服他,如同水往低处奔流一样,浩浩荡荡,任谁也阻止不了。...
(梁惠王上) 仁者统治天下而没有敌人。梁惠王在位期间,受到许多侮辱,使他感到羞耻,希望替那些战死者好好雪耻,于是请教孟子,孟子回答说:王如果实施仁政,安定民心,这才是先决条件,所以就引用了这句古谚。...
(梁惠王上) 不要把罪过推卸到年岁凶荒上去。人民如果受冻挨饿,推诿到今年气候不好,把罪过完全推给荒年,这是为人王者必须忌讳的,同时君王自己负起一切的责任,实施仁政,那么普天下的人民,必定都乐于归附。...
(梁惠王上) 老百姓能过着安逸的生活,对于死去的家属也能妥善的殓葬,使他们感觉到在生活方面一点遗憾都没有,这就是王道政治的开始。...
(梁惠王上) 在上位者如果能和老百姓共同享乐,则自己亦可得到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