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与他的边塞诗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
这是盛唐时期最卓越的边塞诗人岑参的诗 句。寥寥几笔,便将读者带到雪海茫茫,朔风夜吼, 飞沙走石的天山脚下的古轮台(今米泉县内)。岑 参(715—770),河南南阳人。他出身于官僚家庭, 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他父亲也两任 州刺史,但在他幼年时便已去世。他二十岁曾至长 安,献书求仕。天宝三年(744)中进士,授兵曹将 军。他曾两度出塞,在西域共生活过六年。第一次 是天宝八年(749),他以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 府书记之职来到西域,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回中原 三年后,他又作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第二次出塞。岑参颇有雄心壮志,但“可知年四十, 犹自未封侯”,久久郁郁不得志,便决心“万里奉王 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想在 戎马生涯中开拓自己的前程,“功名只向马上取, 真是英雄一丈夫”。他出塞后,虽然仕途多蹇,可在 西域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中,他的诗境 空前开扩,成为他一生创作的黄金时期。
岑参由于是随军赴西域,所以他的边塞诗有 许多写出了当时唐军西征的实况。像《北庭西郊侯 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中有“甲兵未得战,降虏来 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之句,描写唐军的 营地,骆驼排成了队,穹帐连成了片,把“匈奴军” 吓得还没作战,便成了俘虏,句句渲染出唐军西征 的声威。再如他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走马川行奉送 出师西征》里还有这样的诗行:“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军情紧急,唐 军夜行,不闻人声,只是偶然听到“戈相拨”,显出 军纪严明,将士们勇敢无畏的精神。而《轮台歌奉 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里描绘的白昼出师又是另一 番景象:“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 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里不再是夜行 军的悄无声息,而是吹笛伐鼓,三军大呼,这些诗 把军队出征与阴山(天山),与风雪交相辉映,形成 了有声有色的交响曲。
岑参大量独具特色的边塞诗还描写了天山南 北特有的奇异景色。这些诗句有的写西域戈壁的 辽阔:“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 蹄皆血流”;有的写天山的雪:“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还有的写火焰山:“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然此中。”另一些边塞诗还以生 动的笔触展现给人们一幅幅塞外风俗画,展示了 西域生活的壮丽图景。他们在西域住的环境是: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 膻”;看的歌舞是:“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 唱歌”,“曼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 转袖若飞雪,左右生旋风”。更值得注意的是, 他诗中还反映了西域各族人民之间友好往来的动 人情景:“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九 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 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岑参的边塞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气势雄伟, 想象力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爱好新奇事 物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彩的艺 术魅力。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的诗“每一篇绝 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 吟习焉”。可见他的诗当时流传之广,不仅雅俗共 赏,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
这是盛唐时期最卓越的边塞诗人岑参的诗 句。寥寥几笔,便将读者带到雪海茫茫,朔风夜吼, 飞沙走石的天山脚下的古轮台(今米泉县内)。岑 参(715—770),河南南阳人。他出身于官僚家庭, 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他父亲也两任 州刺史,但在他幼年时便已去世。他二十岁曾至长 安,献书求仕。天宝三年(744)中进士,授兵曹将 军。他曾两度出塞,在西域共生活过六年。第一次 是天宝八年(749),他以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 府书记之职来到西域,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回中原 三年后,他又作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第二次出塞。岑参颇有雄心壮志,但“可知年四十, 犹自未封侯”,久久郁郁不得志,便决心“万里奉王 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想在 戎马生涯中开拓自己的前程,“功名只向马上取, 真是英雄一丈夫”。他出塞后,虽然仕途多蹇,可在 西域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中,他的诗境 空前开扩,成为他一生创作的黄金时期。
岑参由于是随军赴西域,所以他的边塞诗有 许多写出了当时唐军西征的实况。像《北庭西郊侯 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中有“甲兵未得战,降虏来 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之句,描写唐军的 营地,骆驼排成了队,穹帐连成了片,把“匈奴军” 吓得还没作战,便成了俘虏,句句渲染出唐军西征 的声威。再如他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走马川行奉送 出师西征》里还有这样的诗行:“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军情紧急,唐 军夜行,不闻人声,只是偶然听到“戈相拨”,显出 军纪严明,将士们勇敢无畏的精神。而《轮台歌奉 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里描绘的白昼出师又是另一 番景象:“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 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里不再是夜行 军的悄无声息,而是吹笛伐鼓,三军大呼,这些诗 把军队出征与阴山(天山),与风雪交相辉映,形成 了有声有色的交响曲。
岑参大量独具特色的边塞诗还描写了天山南 北特有的奇异景色。这些诗句有的写西域戈壁的 辽阔:“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 蹄皆血流”;有的写天山的雪:“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还有的写火焰山:“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然此中。”另一些边塞诗还以生 动的笔触展现给人们一幅幅塞外风俗画,展示了 西域生活的壮丽图景。他们在西域住的环境是: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 膻”;看的歌舞是:“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 唱歌”,“曼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 转袖若飞雪,左右生旋风”。更值得注意的是, 他诗中还反映了西域各族人民之间友好往来的动 人情景:“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九 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 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岑参的边塞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气势雄伟, 想象力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爱好新奇事 物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彩的艺 术魅力。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的诗“每一篇绝 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 吟习焉”。可见他的诗当时流传之广,不仅雅俗共 赏,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
今日更新
-
历代行政建置沿革
[2020-04-06]
-
两种文化概念
[2020-04-06]
-
独具特色的衣食住行与风俗信仰
[2020-04-06]
-
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
[2020-04-06]
-
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遗存
[2020-04-0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