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帝王梦

2023-07-05 可可诗词网-山水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故宫,旧称紫禁城,明清两代是帝王居住的皇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历十四载建成。它占地7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屋宇九千多间,四周围有3400米长的宫墙,墙外环绕着宽52米的护城河,是一座壁垒森严,巍峨壮观的宫殿。从建成到封建帝制结束,近五百年间,明清两代共有二十四个(明代十四个、清代十个)皇帝居住在这里,号令全国。根据我国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传统布局,紫禁城以乾清门为界,前面的外廷部分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以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大典、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场所;乾清门后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西六宫及外东路、外西路等建筑,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帝后妃嫔、皇子、公主们居住、游玩和奉神的地方。所有这些建筑,都严格按照对称的原则,建在一条中轴线上,它也是贯穿北京城南北的一条中轴线(又称子午轴线)。整个紫禁城建筑格局严整,雄伟壮丽,金碧辉煌,极富帝王气象。

北京紫禁城太和殿


        天上宫阙
        历代帝王都标炳自己乃“天人合一”,帝位乃“君权神授”,并采取各种手段对此加以神化、渲染,以求自己的帝王梦千载不醒,自己的江山万世长存。
        皇帝总是以天子自命,所谓天子,即天帝之子。紫禁城的名称亦由天宫而来。在中国古代的神话里,天帝所居的天宫叫“紫宫”,又叫“紫微宫”,陆机《列仙赋》中说“观百化于神区,觐天皇于紫微”,所说即天宫。而皇帝是人间至尊无上的君主,所居之宫殿是绝对的禁地,一般人只能顶礼膜拜,因此称为紫禁城。
        按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周天恒星三垣、二十八宿的划分,三垣为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二十八宿为苍龙七宿、白虎七宿、朱雀七宿、玄武七宿,紫微居三垣的中间。《晋书·天文志》载“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紫微位于中天,最为明亮,旁边群星环绕,故尔有“紫微正中”的说法,紫禁城也因此居于首都的中心。
        明代建造紫禁城,整个宫殿的布局均附会天宫。如太和殿建在高高的台基上,居高临下,象征天子的崇高伟大;乾清宫和坤宁宫象征天地乾坤;后三宫东西两侧的日精门和月华门象征日、月;东西六宫象征十二星辰;其后殿阁罗列,象征群星拱卫;紫禁城内的金水河从西北流向东南,则象征“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的天河……。人间天上,交相辉映。
        象征意味
        不仅是布局,甚至连每组大型宫殿及宫门的命名,都包含着象征寓意。由承天门一路走来,承天门乃沿用唐代长安皇城正门的名称,表示“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作为天帝南宫的太微垣,在它的南蕃二星之间,有个南宫正门叫端门,紫禁城承天门与午门之间皇宫的前门亦称端门;午门则因在紫禁城的正面向阳,位当子午,因而称午门,是皇宫的正门,意为正午的太阳,光芒万丈,辉临四海,象征天子至高无上的威权。明宫的前三殿,永乐初建时袭用南京明宫旧称为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奉天”见于《尚书》 “惟天惠民,惟辟奉天”,这里“天”指自然规律,是施惠于民,造化万物的,因此强调君主治国一定要奉承天命,以此作为象征最高皇权的宫殿的名称,一方面说明自己乃奉天之命行使皇权,另一方面,也代表了治国的指导思想。“华盖”是紫微垣中的一个星座,圆形,有柄,位在紫宫后门,在天皇星的上方,是覆遮天皇星的星座。华盖殿明初建为圆顶,其意也就是护卫皇权的象征。“谨身”则出自《孝经》“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意在儆戒、教育后代。
        明代嘉靖年间,皇帝朱厚熜据《尚书》“皇建其有极”将三大殿改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认为君主为达到治国安民的目的需建立至高无上的伦理道德标准,皇极殿是施行这种最高标准的殿堂,建极则意为制订这种标准。清初重建三殿后,因清朝统治者系满洲军事贵族,从关外一隅入主中原,联合汉、蒙等各民族封建主统一中国,最需要的是多民族的谐和相处,以求其统治长治久安,江山永固,因此改三大殿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意出于《易·乾·彖》的“保合大和,乃利贞”,其中“大和”即“太和”,指天地万物都能保持其自然规律和谐地运行;“保和”即保持太和的景象;“中和”是出于《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指中庸谐和才是万事万物兴旺的本源。
        这三次命名切入的角度不同,或直接表明这些地方乃天子行使权力的场所,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有所警戒,或表达保持天地万物和谐以达江山永固的愿望,总之都包含着某种寓意。
        除三大殿外,还有后三宫。《周易·说卦》云:“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又说:“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母。”“乾清”、“坤宁”意指天下清和平宁,也双关有帝后清宁之愿。另尚有“天地交泰”之说,故后三宫称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紫禁城的北门称玄武门,后为避康熙帝玄烨的名讳改为神武门。玄武是四象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同青龙、白虎、朱雀一起合称四方四神,唐长安的太极宫、大明宫亦以此名北宫门。
        历代帝王为自己宫殿无论怎样煞费苦心,所命之名,其实都无非祈愿自己江山永固,子孙富贵长存。
        阴阳·风水·五行
        紫禁城除模仿天宫建造,命以富象征意味的殿阁之名外,还与阴阳、风水、五行有关,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
        阴阳本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历来引申为气候的温暖与寒冷。中国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于是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成为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如西周末年伯阳父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国语·周语上》)。《老子》说:“万物负阳而抱阴。”肯定阴阳的矛盾势力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易传》作者更进一步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学说,把阴阳交替看作宇宙的根本规律。战国末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则把“阴阳”变成了和“天人感应”说相结合的神秘概念。
        从阴阳说来看,紫禁城外朝三殿属阳,内廷属阴,因此外朝主殿布局用奇数,为三朝五门制;内廷宫殿则用偶数,为两宫六寝(《易·系卦下》有“阳卦奇,阴卦耦”的说法,因此,在中国古代奇数代表阳,偶数代表阴)。
        风水也叫“堪舆”,指宅地或坟地的地势、方向等,按照中国迷信的说法,又据以附会人事的吉凶祸福。晋郭璞的《葬经》解释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根据风水说,风水宝地的水源皆来自乾方(西北),而出于巽方(东南),而紫禁城内最大的干流金水河,恰好源于西北而流向东南。金水河源于京西的玉泉山,过西苑(北海)和中南海后,从宫城的西北隅城垣下的地沟向南迂回,然后引向东南,从太和门广场蜿蜒流过,注入护城河,使紫禁城成为一块福寿无疆的风水宝地。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中国古代认为它们是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古代思想家用它们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与统一,后被邹衍改造为“五德终始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相生”;另外,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是谓“相胜”,也就是相克。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接受了这种说法,五行说遂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
        从五行说看来,青色指绿色,象征大自然充满生机,位在东方,因此,明朝初建时,紫禁城东部的宫殿,均覆绿色琉璃瓦;到了嘉靖年间,皇朝的尊贵向四方伸展,才用代表至高无上的黄琉璃瓦代替了东边的绿色。金的方位在西,主爱,因此自汉以来,太后、太妃们的寝宫均在皇宫的西侧,紫禁城亦沿用此制。
        数字与紫禁城
        紫禁城的至尊地位从数字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排列在故宫中轴线上的皇帝直接使用的宫殿、宫门,都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以充分渲染、加强皇帝的至尊地位(除太和殿是超高级的,面阔十一间)。“九”在中国古代乃“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素问·三部九侯论》),而“九五”则用来称帝位之尊。《易·乾》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唐代孔颖达为《周易·履·彖》中“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所作的正义说“以刚处中得其正,位居九五之尊”,是古籍中所见最早使用“九五之尊”这一说法的,其它还见于于邵《请车驾还西京表》中的“成九五之尊,享八百之祚”。在故宫的建筑中,许多都暗含着“九”、“五”这两个数字。如故宫的门钉,除东华门外,均为上下各九排,八十一钉。九龙壁不仅正面主体雕龙九条,正中的脊也是九龙在脊,庑殿顶为五条脊,琉璃斗拱用的龙纹垫板是“九五”四十五块,整个九龙壁面,则由二百七十块组成,依然是九的倍数。就连宫殿檐角上的琉璃小兽装饰,其最高规格的宫殿也是用九个,以下按建筑等级依次降为七个、五个、三个。
        总之,数字这种由计量需要而发展来的概念,也被打上统治者的烙印。
        龙与紫禁城
        按照中国传统的看法,皇帝是“真龙天子”,为了突出强化这种观念,历代统治者世代相沿,把龙固定为皇帝的专用图案,龙成为皇帝的图腾。因此,紫禁城里,无论是建筑物上、家具什物上还是手工艺品上,龙飞凤舞(凤代表皇后),成了龙的世界。不仅如此,皇帝还要穿龙袍,坐龙椅,象征皇权的御玺上端雕刻的也是龙纽图案。
        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于黄帝,相传黄帝就是黄龙体。《吕氏春秋》说鲧死三年不腐,剖尸,化为黄龙。皇帝是“真龙天子”的概念则出自《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龙既然可以生皇帝,皇帝当然就是“真龙天子”了。龙的形象也就自然成了皇帝威权的象征。因此,皇帝未登基前称“龙潜”,即位后叫“龙飞”,因为《周易》上有“飞龙在天”的说法。与皇帝相关的还有龙颜、龙体、龙座、龙床、龙袍等。紫禁城亦以龙为基调进行装饰。来到天安门前,踏上金水河的御路桥,玉石栏柱上,雕刻的是蟠龙望柱,金水桥南是一对蟠龙华表;天安门上的鸱吻是“九脊封十龙”,栋梁枋柱上,是金碧辉煌的金龙和玺彩画。
        紫禁城内仅就太和殿而言,就有金漆雕龙宝座一座,髹金大椅上雕有九条金龙,背圈上的三条,即表现了龙的蜿蜒凌空的姿态,又服从背圈的用途,妙不可言。大椅下的须弥座,饰有二龙戏珠纹。宝座后面的髹金屏风上,是九条镂雕金龙,就连它的扇心和底座也全部是龙纹。在宝座上方,是金龙藻井,分上、中、下三层,通高1.8米,井口直径6米,上层圆形,中间八角形,下层方形,代表着“天圆地方”的含义。中部八角井饰满云龙雕饰,穹隆圆顶内,则盘卧一条口衔宝珠,俯视下方的金色巨龙。太和殿内的五十五间天花,也都是龙的图案,从殿内檐的大小额枋、垫板、天花梁到殿外檐的额枋、斗拱,也无不是金龙和玺彩画。太和殿中央东西还排列有六根蟠龙金柱,每根巨柱上都有一条飞腾的蟠龙,龙身缠在柱上,龙头昂首张须,东面的昂首向西,西面的昂首向东,加上宝座上的龙、藻井上的龙,所有的龙都朝向皇帝,呈现出一派“万龙朝宗”的奇观。

北京紫禁城金銮殿


        据估算,即使其它的龙都不算,仅就故宫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宫殿殿脊上以每殿六条脊龙计算,就有龙近六万条。如果加上其它建筑装饰和御用品上的龙,紫禁城内怕要有上千万条龙了。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