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燕京寺 由来称悯忠

2022-07-13 可可诗词网-山水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沿北京宣武区教子胡同往南,可见路东有一座赫赫森严的庙宇,山门外双狮踞峙,一派肃穆气象,这便是北京城现存最古老的佛刹之一——法源寺。现为中国佛学院所在地。
        忠魂帝魄皆堪悯
        法源寺原名悯忠寺。据《元一统志》载,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李世民征辽失利,回师幽州蓟城,整顿兵马,为悼念阵亡将士,就想在此建寺,但未能如愿。高宗李治继位后也下诏修建,仍未实现。武则天称命后于万岁通天元年(696),才完成了建寺工程,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一度被更名为顺天寺,安禄山在寺内东南隅建塔,两年后史思明又在寺内西南隅造塔。景福初年(892),幽州节度使李匡威修复寺院,并建起供奉观音的三层高阁,有了“悯忠高阁,玄天一握”之说。悯忠寺建成后几经兴废,至辽清宁三年(1057)在幽州大地震中,成了一片瓦砾,但很快得到修复。明代正统二年(1437),改名为崇福寺,建大藏经阁。清雍正十一年(1733)重修,赐名“法源寺”。乾隆时,写了“法源真源”匾,寺名从此定下来。现在的法源寺已不是唐、辽时代风貌,而是明代几经修葺的一组建筑群,但仍是古色古香。
        法源寺山门两侧是钟、鼓二楼,进山门就是雄伟的天王殿,供奉着袒胸露怀、欢天喜地的布袋和尚,他是弥勒佛的化身。韦驮护法神坐在身后,两壁有手持琵琶的持国天、持剑的增长天、拿蛇的广目天、拿伞的多闻天。四大天王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天王殿后有大雄宝殿,挂有乾隆帝四十三年(1778)御书“法源真源”匾,并御诗一首,其中两句道:“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靖康稗史》载,北宋亡国之君徽、钦二帝及后妃,被金人俘虏后解递北行,路过燕京时就曾拘押于此。南宋遗臣谢枋得抗元兵败被俘,也拘押在此,他坚贞不屈,最后绝食而死。大雄宝殿后的观音阁,即悯忠台。
        海棠丁香驰京都
        法源寺以古老著称,以文物珍贵闻名,还以花木幽胜名扬天下。法源寺的西府海棠、丁香、牡丹、白皮松、银杏树,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人。藏经阁阶前有两株乾隆年间种植的西府海棠,龚自珍为此作《调寄减字木兰花》:“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落花!”乾隆时金匮(清代无锡首县)秦大樽《消寒诗话》云:“京师法源寺海棠最盛,……曾有诗云:‘岁唤狂朋三十度,春风欲放海棠颠。’狂态可想也。”
        法源寺花事到嘉庆时仍以海棠著称。林则徐嘉庆二十一年(1816)四月初七记云:“出城后顺途拜客,并到法源寺看海棠丁香即回。”洪亮吉诗云:“法源寺近称海棠,崇效寺远繁丁香。”而到了同治、光绪以后,法源寺则已以丁香称雄都下,寺内处处植丁香,盛开时节香风馥郁,清代骚人墨客常聚于此开“丁香大会”。
        法源寺在清代还有百余种牡丹,姹紫嫣红,当年山门内有宋柏、鼓楼后有唐松各一株,天王殿前,有唐槐一株,原先还有两株元代白皮松,后毁于民初驻军之手。现藏经阁前银杏树,也有几百年树龄了。当年法源寺花事之盛,还在人们的笔下、口头流传。
        佛事佛法佛像
        悯忠寺的建筑,有它独有的意义。在长达230米的中轴线上,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大悲堂、藏经阁等,东西两侧廊庑、庭院分列,全寺安排紧凑,纵深开阔。在悯忠台后,净业堂忽然缩小,两边廊庑向中间挤靠,使得天地变窄,空间紧缩,给人一种人世将绝之感。然而过了这一段,经狭路通大悲堂,进侧面圆洞门,却豁然开朗,像是入了福地洞天,恍然有再生之感。这种建筑艺术与悯忠寺初衷丝丝入扣,别有一种意趣。悯忠堂内有一尊大铜佛,高及屋顶,千叶莲座的每一瓣上都有佛像,中层是脸朝东、南、西、北的四方佛,最上层是毗卢佛,极庄极严。再往北的大悲坛,藏有北齐石造像、唐咸亨三年的石佛像、五代铁造像、宋代木罗汉、元代观音铜佛像、明代木雕伏虎罗汉等,还有一件精美绝伦的东吴陶魂瓶,都是奇珍异宝。藏经阁里有三大力士像,木胎干漆,是明代遗物。旅居日本的鉴真大师夹紵坐像从日本回国巡回展,也被迎坐在藏经阁一个大型座坛之上。民国初年,法源寺开过释迦牟尼佛二千九百五十年佛诞大会,展览了佛牙、贝叶经、隋朝写经、乾隆时心诚和尚刺血书写的《愣严经》、赵子昂金书《观音普门品》,还有明代恭嘉皇后、清代裕亲王所舍水陆像,另有许多珍贵文物。
        诗情诗魂诗韵
        法源寺花事盛,招来众多赏花人,诗人到此难免有唱和,留下轶闻趣事。
        清代名诗人黄仲则,潦倒而洒脱,去世前在法源寺养病两三年。乾隆四十六年(1781)四月初二他还邀请孙星衍、洪亮吉等人到法源寺饯春,饮酒、赋诗。洪亮吉当时正在贾家胡同孙星衍家校书,常到庙中来看望他。《卷施阁诗集》有《法源寺访黄二病因同看花》七古:
        长安城中一庙花,远在廛西法源寺,故人抱病居西斋,瘦影亭亭日三至。一丛两丝各称心,前年去年看至今,今年花盛病亦盛,转恐病久花难寻……

        诗人龚自珍从小住在离法源寺很近的南横街,常到寺内游玩。他的叔外祖段清标(段玉裁之弟)时已年高,常到寺中找他。和尚称他们一个是猴子,一个是仙鹤。龚自珍曾重游法源寺,写诗记那段少年乐事。另有一首《悯忠寺海棠花下感春而作》绝句:“词流百辈花间近,此是宣南掌故花。大隐金门不归去,又来萧寺问年华。”
        1915年春,湘绮老人王壬秋来京,正值丁香盛开,法源寺主持僧约请在京名流,为他在法源寺举行饯春会,参加者近百人,各赋诗词,并绘《饯春图》记此盛事。
        1924年4月26日,新月派诗人徐志摩陪同印度诗哲泰戈尔来法源寺赏丁香,并在此作诗,到会的有老诗人陈桔叟、大学者梁任公,还有宣统老师陈宝琛等,并在丁香花下合影留念。泰戈尔和徐志摩等在花下吟唱通宵,是文坛一段佳话,更是法源寺一段韵事。梁任公还为此集宋人词句为联赠徐志摩:“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此意平生飞动,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上句指徐志摩《别了康桥》,下句指泰戈尔在异国彻夜吟咏之雅兴。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