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闺”外乐婆娑:黎族音乐

2023-09-17 可可诗词网-音乐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黎族居住在中国海南岛的中南部,据1982年统计有八十一万七千多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三聚居在海南。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分孝、杞、本地、美孚、德透(加茂)五个方言区。黎族音乐因长期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传承,故各支系的音乐也有不同程度的个性差异。黎族人的音乐生活甚为丰富,传统的音乐节日就有三月三、唱歌棚、对歌班等。黎族音乐以民歌为主,另有歌舞音乐和器乐两类。
        黎族民歌地方色彩浓厚,各支系都有其自己的代表性歌调,多以地方名字、衬词或唱法来取名,如水满调、保城调、罗呢调、敦矣调、东孝调、西孝调、白沙调、吟唱调、美孚调等。黎歌民族特色鲜明,多用黎语演唱,与汉族接触较多的地区如海南、儋川等地也用汉语唱,有的地方也有黎、汉语同用于一歌的情况,可见黎族音乐虽以本族风格为主导,但也存在与汉族融合的迹象。黎歌歌词最常用的句式为五言体,其他尚有三言体、七言体和杂言体。五言体的民歌结构独特,由一上句(出句)和一下句(对句)组成一联,每首歌由多联组成,句数不定,可长可短。上句和下句间常成排比、对仗、对比或呼应的关系。联句前后可加引句和结句,两联句间可嵌入插句或转句,词间常用“承头”(即下句句首重复上句的第一、二、三或第四个词)和“叠尾”(将句末两个词反复一次唱)的手法。五言歌多有韵脚,有句首韵、句中韵和句尾韵之分。
        民歌体裁有劳动歌、情歌、叙事歌和生活歌等。
        劳动歌以《劈山栏》最具民族特色,是一种最古老的歌种。此歌种是在山岭间开荒耕作时所唱,音调高亢嘹亮,宽广悠长,节奏速度较自由,具有山歌风,地方色彩浓郁,各支系都有自己的传统曲调和唱法习惯,风格不尽一致,如孝支系的热情奔放,杞支系的起伏跌宕,本地支系的富于抑扬,美孚支系的则宁静安详,德透支系的又自由写意,长于叙事。
        其他的劳动歌多是伴随黎家各种田间、放牧或打硪等劳动时所唱的,这些歌曲的音调多为山歌体和号子音乐的混合运用,曲调简练朴素,有强烈的生活气氛。
        情歌是男女青年在“布隆闺”(即寮房)内外或在村外山野所唱的歌曲,用以表达恋情爱意,寻求伴侣。又称“布隆闺之歌”或“夜歌”。其音乐多带有述说性,节拍较规整,音区偏低,曲调婉转秀丽,多用轻声唱:
        

布 隆 闺 之 歌


        在山野里唱的情歌则常用山歌腔来唱。
        叙事歌的篇幅较长大,多用黎语唱,也有的是用汉语唱。较流行的曲目有《龙子与少女之恋》、《甘工鸟》、《刚寄之歌》等。其演唱形式和所用曲调有三种情况:①用一个朗诵性的曲调作自由变奏,去配唱长大的歌词内容,曲间不时变换乐句的落音和演唱速度,以适应歌词声调的变化。此类歌调与语言声调结合紧密,音区不高,音域也较窄,通常在一个八度内运动。②用当地的传统小调去配唱,多用二句体或四句体的音乐不断反复来演唱长篇歌词,表情较丰富,有的歌腔以简洁朴素为特色,有的则曲折细腻,如吟如诉。③说唱相间而行,即说一段故事就唱一段歌曲,说的部分有口语性的讲说,有朗诵性的散白,也有吟诵性的韵白。唱段的曲调也较朴素,多用吟腔,这种形式已带有说唱音乐的特点。
        黎家的风俗歌主要是婚丧仪式中所唱的歌曲。婚礼歌是在相恋到成亲的全过程中所唱的许多礼仪歌,如插箭定亲歌、迎亲歌、合碗歌、酒歌、对歌、赛歌等。所用歌腔极丰,凡地方传统歌调,如山歌、叙事歌、舞歌等皆可运用进去。丧歌是在那里悼念去世父母老人的仪式中所唱的歌种,歌名有《哭父歌》、《哭母歌》、《投蛋歌》等。丧歌的音乐常有哭腔的特点,似哭似唱、哭唱交融,曲调与方言语音结合紧密,地方色彩很浓。
        黎族的歌舞音乐多产生于日常的劳动与生活内容,富于自然情趣,其演唱形式多样,伴奏形式也灵活多样,有歌、舞、乐相结合的《打鼓舞》;有用小乐队伴奏的《清音舞》、《双刀舞》、《钱铃双刀舞》;有只用独木鼓等打击乐器伴奏的仪式舞如《年舞》、《招魂舞》、《驱魂舞》、《平安舞》等;还有仅以木杠击节的《打柴舞》。
        黎族的器乐也是吹拉弹打俱全,但以吹打两类尤具本族特点。其吹奏类乐器除了竹笛、唢呐洞箫是外来乐器外,其它如牛角号、海螺、鼻箫、利列、小竹唢呐及吹弹结合的口弓(即口簧)等都是极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很多乐器如鼻箫、洞箫、口弓、利列等还有专门的独奏曲目。除独奏曲外,在婚丧或其它一些娱乐的场合,也运用由小型乐队演奏的合奏曲,这些合奏形式多流行于边缘地带,当是受汉族音乐的影响而形成。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