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经音乐

2019-05-28 可可诗词网-音乐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是流行于云南省汉族、白族、纳西族中的一种以道、释、儒三教合一特色的宗教音乐,道教色彩最浓,其得名也是缘于它主要颂唱道教的《大洞仙经》(全称《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五卷》,载《道藏》)。洞经音乐约始于明中叶,盛于清中叶至民国初年,其伴随“赕经”这种宗教礼仪活动而适用。“赕经”亦称“做会”,是一种民俗化的宗教宣传形式,多在关神庙中举行,会期三天或五天,演唱各种经文,并有独立成章的器乐表演。
        声乐部分称为“经腔”或“经曲”,演唱经文中之韵文,有四言句、五言句、七言句、长短句等体式。经文中的开始部分是散文形式,用宣讲念谈之法。从洞经音乐的体式及表演形式看,与唐代的“变文”及宋元间的“宝卷”等说唱音乐体裁颇相类似。演唱“经腔”时用两种乐队形式伴奏,一是用丝竹乐队伴奏,其曲调典雅悠扬,节奏徐缓,韵味古朴清丽;另一种用吹打乐伴奏,其音乐欢快热烈,气势雄强,多用于开经或收经之时。
        洞经音乐的器乐部分称为曲牌。根据所用乐器的不同组合,分为大乐曲牌、组合曲牌、锣经曲牌三类。大乐曲牌是以唢呐、竹笛、笙、管子为主奏,配合以鼓、锣钹及芒锣等吹打乐演奏的曲调。细乐曲牌即丝竹乐演奏的曲调,以竹笛、芦管(洞箫)、小胡琴、二胡、二簧、中胡、碗胡、葫芦胡、大胡、大小三弦、琵琶、双琴、古筝、扬琴、苏古杜等乐器演奏曲调,配合以板鼓、木鱼、碰铃、云锣、铜磬、玉磬等锣鼓经曲牌,一般都衔接在各类经腔及曲牌的结尾之处。
        由于不同曲调后面的鼓点不同,分别冠以曲调名称,如新挂腔锣经、老挂腔锣经、咒章锣经等。有的有专名,如大雪头、小雪头、大扎头、翻山跃等段子。曲牌主要用于各种礼仪活动时的配乐,如开坛,收经,祭神,敬献供品,念诵玄文浩表等,也作经腔的间奏。
        洞经音乐在每一地区都有独立成套的各类曲调四十至一百余首不等。由于历史悠久,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曲牌”的来源,据初步查证,其名称有的来自唐诗宋词,如[浪淘沙]、[小桃红]、[朝天子]、[甘州歌]、[万年欢]、[洞天歌]等;有的见于南北曲,如[柳摇金]、[一江风]、[山坡羊]、[雁儿落]、[汉东山]、[一枝花]、[傍妆台]等。其他大量的是明清的时调小曲,如[小开门]、[南清宫]、[将军令]、[闹山河]、[中风韵]、[八谱]、[闹元宵]、[朝天青]等。有一部分也散见于各种戏曲剧种的曲牌曲目之中,总计不下数百首。下面介绍流传较广的一首歌曲[老挂腔]。
        [老挂腔]又名[宏仁挂],演唱经文时所用。全曲旋律流畅优美,有一气呵成之感。旋法以级进为主,音调秀丽连绵,起伏多致,偏音清角及商调的运用,使音乐具有地方色彩。人民音乐家聂耳创作的著名合奏曲《翠湖春晓》,就取材于本曲。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