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乐诸况之联系

2023-02-16 可可诗词网-音乐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设定了琴乐审美的“二十四况”,对于这“二十四况”之间的联系,论者多有不同。这一问题之所以显得重要,正在于它能够为认识“二十四况”提供一个“纲”,由此把握全“况”。
        琴乐诸况与“和”况之联系
        “和”况作为琴乐审美之“首重者”,与琴乐诸况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联系。以下择其要而简述之。
        诸况谈“和”,有相当部分是从琴乐演奏的技术角度去谈的。例如,关于弦、指、音之“和”,“圆”况专讲琴乐弹奏中的“吟猱”,称“五音活泼之趣半在吟猱,而吟猱之妙处全在圆满”。所谓“吟猱”,正是古琴音乐审美中“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处。其为音之腔、乐之韵,“宛转则情联,圆满则意吐”,恰为琴音意味幽妙的地方。这里的“圆满”,实为琴乐之“和”内涵的丰富与补充。“圆”况中称:“不独吟猱贵圆,而一弹一按一转一折之间,自亦有圆音在焉。如一弹而获中和之用,一按而凑妙合之机……。”可见,琴况审美之“圆”,是具有“中和”、“妙合”之意的。
        “健”况中称“琴尚冲和大雅”,若要在演奏中得此真趣,就必须从“弦与指合”上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所谓“指必甲尖,弦必悬落”。就是“藏健于清”,“运健于坚”(这亦与“清”、“坚”之况有关)。当然,行“健”的目的,仍是为了于弦指之合中获得琴音的“冲和之调”,这是从演奏技术上求“和”的实例。
        再有“轻”、“重”之况,虽讲的是弦上指下的取音之法,“一丝一忽,指到音绽,更飘摇鲜朗,如落花流水,幽趣无限”(“轻”况)。“弦上自有高朗纯粹之音,宣扬和畅,疏越神情……”(“重”况)。但是“轻”、“重”之况作为琴乐“中和之调”的损益,亦是于琴乐音调的变化中,求得其“和”,此恰如“轻”况中所言:“要知轻不浮,轻中之中和也。重不煞,重中之中和也。故轻重者,中和之变音。而所以轻重者,中和之正音也。”这是从弦、指、音的角度对琴乐“中和”的追求。
        《琴况》崇奉的是一种“中和”之美。这种美经常体现在琴乐诸况对理想音乐美的追求中。“恬”况中,曾专谈琴音之澹然而需有味:“恬不易生,澹不易到,唯操至妙来则可澹,澹至妙来则生恬,恬至妙来则愈澹而不厌。”《琴况》以为,要于琴乐中获得如此神妙的“恬”的境地,就需要操琴者在其情志上达到“中和”的至美境界,即所谓“兴到而不自纵,气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这里虽未直接谈“中和”,但是从琴乐诸况素以淡和古雅为其审美理想准则的情况看,“澹至妙来”的境地依然是靠对“兴”、“气”、“情”、“意”的适中把握而达到的。因此,“恬”可以称得上是琴乐“中和”至美境界中一个“不味而味”、“不馥而馥”的独特况味吧。
        琴乐诸况与“静”况、“清”况之联系
        琴乐诸况与“静”况、“清”况之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
        (1)琴音之“静”。
        琴音之“静”除了“静”、“清”两况中专有论述之外,其它诸况在谈琴乐审美时也有所涉及或与其息息相关。在“丽”况中,曾讲到“于清静中发为美音”;在“雅”况中,也曾讲修养“清静贞正”的性情,并借琴乐来“明心见性”,达到“大雅之归”。在“古”况中,讲琴乐一旦具有古雅的格调,即便是操琴于一室之中,亦如“宛在深山邃谷,老木寒泉,风声簌簌,令人有遗世独立之思”,这正是琴乐审美中“静”的意境。在“澹”况中,以“焚香静对”为操琴之环境氛围,以“孤高岑寂”为琴之音思,以“清泉白石,皓月疏风”为琴之意境,这一切无不渗透“静”在其中。“迟”况中,也同样是以“山静秋鸣,月高林表”作为琴乐“希声之寓境”,达到“静”的审美境界……如此等等,可见在琴乐诸况的叙述中,无不弥漫着“静”的审美气息。无论是操琴之境还是审美之境;无论是弦上取声还是声上得意,都表明“静”在琴乐审美体验的不同层次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雅”况中写道:“但能体认得静、远、澹、逸四字,有正始风,斯俗情悉去,臻于大雅矣。”这也表明了琴乐之“静”的突出地位。
        (2)琴音之“清”。
        “清”在琴乐诸况中,主要是就琴音之美声来谈的。除了“清”况中以“指上之清”为琴乐弹奏得其美声的首要条件外,在“亮”、“采”、“洁”、“坚”诸况中对此亦有所发挥。
        “亮”况中将“清”作为琴音中取“亮”的基本条件,以弹琴之“指上之清”造就清净坚实的“金石声”,而后才由“清”中取“亮”,“故清后取亮,亮发清中,犹夫水之至清者,得日而益明也。”“采”况中还说:“音得清与亮,既云妙矣,而未发其采,犹不足以表其丰神也。故清以生亮,亮以生采,若越清亮而即欲求采,先后之功舛矣。”表明在“清”、“亮”、“采”三况之间,实以“清”为其基础,而又以“亮”、“采”为“清”之补充。
        另外,“洁”况还曾以佛经“若无妙指,不能发妙音”,谈及琴乐取音之妙道全在指上,指出在琴乐演奏中,没有一个乐音不经过洗涤,没有一种指法不经过磨炼,它只能以内心清净无邪为根本,以琴音的纯净质朴为表现,“无声不涤,无弹不磨,而只以清虚为体,素质为用”。可见,琴音之“清”,亦是根源于心之清净,经由弦上指下的洗涤磨炼而成。“坚”况中,同样是由讲述弹琴之指的坚实入手,言及弦上取音“清响如击金石”,“左指用坚,右指亦必欲清劲”。在《琴况》中,“清”况尽管是对“静”况的充实,然而一旦接触到琴乐演奏中具体的技艺方法与取音效果时,“清”的审美特质便表现得更为明显与突出了。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