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翣”,棺羽饰。 《周礼·春官·丧祝》:“及圹,说载除饰。”汉郑司农注:“周人之葬墙置歰……歰,所甲反,本亦作‘翣’。”...
1.通“穢”。 《韩诗外传》卷二:“枯耕伤稼,枯耘伤歲。政险失民,田穢稼恶。” 2.通“会”。 《晏子春秋·问上》:“尽智导民而不伐焉,劳力歲事而不责焉。”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晏子春秋(二)》:“‘歲’应读作‘会’。《孙子·行军》:‘山林蘙会。’《六韬...
通“劌”。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九地》:“投之无所往者,诸、歲之勇也。”按:今本作“诸、劌之勇也。”...
通“虎”。按:虎,古楚之方言作“於菟”,见《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於菟’。”於,屋呼切,音鳥,与“武”音近,也就是说“武”、“虎”音近而义通。一说因避唐帝讳而改“虎”为“武”,如唐修《晋书·食货志》载户调之式,谓可按官品之高卑荫人以为衣食客...
通“幠”,古时冠上的结带。 《礼记·玉藻》:“缟冠玄武。”注:“:武,冠卷也。”又:“居冠属武。”又:“玄冠缟武,不齿之服也。”...
1.通“妩”。武媚,即“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汉蔡邕《青衣赋》:“都冶武媚,卓跞多姿。” 2.通“舞”,舞蹈。 《穀梁传》庄公十年:“荆败蔡师于萃,以蔡侯献武归。”钟文烝补注:“武,本亦作‘舞’。《左传》《公羊》作‘舞’。《周礼》:‘射有兴武。’马融云:‘...
通“无”。 《礼记·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孝子就养无方。”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武,音无。”清钱坫《十经文字通正书》卷十二据此谓“是‘武’与‘无’通。”...
通“酺”,灾害之神名。 《周礼·地官·族师》“春秋祭酺”注:“故书‘酺’或作‘步’。杜子春云:当为‘酺’,康成谓校人职有名祭马步,则未知此世之蝝蟥之酺与(欤),人鬼之步与(欤)。”(清钱坫《十经文字通正书》卷十四引)又《夏官·校人》:“冬祭马步。”汉郑玄...
通“浦”。按:王力:“‘步’即‘浦’的音转。”(见《同源字典》)按:宋朱熹《韩文考异》:“盖南方谓水际曰步,音义与‘浦’通。”明张存绅《(增定)雅俗稽言》卷七:“〔瓜步〕水际渡头曰步。吴人卖瓜于江畔间因名‘瓜步’。……杨用修谓‘步’音义与‘浦’通。绅...
1.通“部”。 《墨子·杂守》:“吏各举其步界中财物,可以左守备者上。”按:朱起凤《辞通》卷十八:“吏必有部,部必有界,故云部界。(录者按:《号令篇》正如是作。)《杂守篇》作‘步’,音相乱而 。” 2.通“埠”,水边停船的地方,即今之码头。按:清唐训方《里(俚)...
通“主”。按:“正”通“止”,今吴语中有读“主”与“止”音近者,当是古音遗存,疑古音近同,故得通假。 《吕氏春秋·君守》:“可以为天下正。”...
通“质”。按:“正”通“止”,“质”与“止”音近,故得通假。 《楚辞·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
1.通“止”,制止。 《诗经·邶风·终风》序:“见侮慢不能正也。”汉郑玄注:“‘正’犹‘止’也。”《孟子·公孙丑(上)》:“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宋孙奭疏:“谓必有事於集议而不可止也。” 2.通“止”、“祗”、“只”,仅,只。按:正,通“止”。...
通“纵”,纵然,即使。按:参看清刘淇《助字辨略》卷四。今方言亦有读“纵”与“正”音近者。 《汉书·王莽传》:“严尤奏言:‘貉人犯法,不从驺起,正有它心,宜令州郡且尉(慰)安之。’”唐颜师古注:“假令驺有恶心,亦当且尉(慰)安。”又《终军传》:“且盐铁,郡有...
1.通“诚”,诚然。 《论语·述而》:“正惟(唯)弟子不能学也。”汉郑玄注:“鲁读‘正’为‘诚’。”《墨子·尚同(中)》:“民知上置正长之非正以治民,是以皆比周隐,而莫肯尚同其上。”汉王充《论衡·变动》:“夫正欲得之,而犹不能致,况自刑赏,意思不欲求寒温乎...
通“怎”,何。 《三国志·魏书·蒋济传》:“燕王正尔为?”...
1.通“真”。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十三经》无‘真’字,盖‘正’字即‘真’字也,‘正鹄’、‘正月’、‘雨无正’皆是,今广东冬艺招牌,如‘教议正银’、‘正山水’皆不作‘真’字,尚有古风。” 2.通“贞”。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妻柔而正。...
通“整”,整顿;整理;整治。 《管子·弟子职》:“右手执烛,左手正栉。”郭沫若等集校:“王筠云:‘正’,读如‘整’,整理之也,谓栉之馀皆剔去之,斯时之烛,复向上之旧矣。”《礼记·聘义》:“日莫(暮)人倦,齐庄正齐而不敢解(懈)惰。”唐孔颖达疏:“犹齐庄而自整齐...
1.通“政”,政治,政教,政事。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鼎部》:“正,叚(假)借为‘政’。……《(书)·微子》:‘乱正四方。’《史记》作‘政’。《书大传》‘诸侯之有不率正者’注:‘正,政也。’” 《诗经·小雅·正月》:“今兹之正,胡然厉矣!”高亨注:“〔正...
1.通“征”,征伐,征讨。按:陈独秀《小学识字教本》上篇象人动作“乏正”条下谓“正”字“下象人足,象人向一定鹄的而行,乃‘征’字之初形。甲文‘征行’、‘征伐’字均作‘正’。征伐者,均谓自以为正而他人不正而往正之也。” 甲骨卜辞:“王来正人方。”《尚书...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