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先王之取人也,必于乡党,必于庠序,使众人推其所谓贤能,书之以告于上而察之。

    过去圣明的君王选取人才,一定要在乡里和学校中寻求,让大家推荐认为贤能的人,上书告诉给帝王,再去考察他。......

  • 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

    选用人才时要看他的政治主张,而不看他的外表,注重他的实学而不只重名气。......

  • 凡牧民者, 欲民之谨小礼, 行小义, 修小廉, 饰小耻, 禁微邪, 此厉(砺) 民之道也。

    凡是统治者, 要求百姓们即使是很小的礼节也要重视, 即使是很小的仁义之举也要去做, 即使是很小的廉洁也要修......

  • 取士之道, 当以德行为先。

    选取贤士的原则, 应当把德行放在首位。......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敬父母, 敬爱兄长, 这就是仁爱的基......

  •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世上怎么能没有千里马呢, 而是难得九方皋那样识别千里马的人啊!......

  • 巧言令色, 鲜矣仁。

    一个人如果喜欢花言巧语, 装成一副伪善的面孔, 那么他的仁德就一定很少。......

  •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汛(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一个年轻人,在父母面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的房间,便敬爱兄长; 寡言少语, 说则诚实可信, 博爱大众, 亲近有......

  • 天下之治, 由得贤也。 天下不治, 由失贤也。 世不乏贤, 顾求之之道如何尔。

    天下得到治理, 是由于得到了贤才。 天下不能治理, 是由于失去了贤才。 世上并不缺少贤才, 要看求贤的方法怎......

  • 凡选士之法, 皆以性行端洁, 居家孝悌, 有廉耻礼逊, 通明学业, 晓达治道者。

    凡选拔贤士的方法,都要根据这些方面:品性行为端正高尚,在家中孝敬长辈,顺从兄长,廉洁知耻,知礼恭顺,通晓学......

  •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虽然贫穷,却不愿巴结奉承;虽然富贵,却不骄傲自大,……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却乐于行道, 虽然富贵却谦虚好礼......

  • 择不处仁, 焉得知(智)。

    挑选住处没有仁德, 怎么能是聪明呢?......

  • 臣谓: 宜先礼命近侍贤儒, 各以类举, 及百执事方岳州县之吏, 悉心推访, 凡有明先王之道, 德业充备, 足

    臣认为:最好先按照百官升迁文书上的规定接近侍奉贤士们,分别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加以推荐。 然后推及到各部......

  •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

    士大夫具有了以天下为公的思想,然后便能推举天下的贤才。......

  •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穷困中, 也不可以长久地居于安乐中。 有仁德的人因为实行仁德而心安, 聪明的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