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川渊枯, 则鱼龙去之; 山林险, 则鸟兽去之; 国家失政, 则士民去之。 注释: 失政: 治理失败。 句意: 江河深潭枯竭, 鱼龙就会离去; 山林之中有危险不安全, 那么鸟兽都会离开; 一个国家治理失败了, 那么各个阶层的人民都要逃离这个国家。 出处...
名言: 愚而自专、事不治。 注释: 自专: 独断专行。事: 国事。 句意: 愚蠢而独断专行, 国家大事就不可治了。 出处: 《荀子·成相》...
名言: 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 注释: 要: 关键、要害。详: 周密、详细。 句意: 君主喜欢抓关键要害, 那么各种事情都能做得很细; 如果君主喜欢一样样的事儿都抓, 那么许多事情就会(根本无人过问) 而荒废。 出处: 《荀子·王霸》...
名言: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为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注释: 国人: 同一城里的人、路人。土芥: 泥土杂草。寇仇: 偏义复词, 仇人。 句意: 国君把臣下看作自己的手足, 那么臣下会把君王看成自己...
名言: 征暴诛悍,治之盛也。 注释: 征: 征伐。诛: 杀灭。悍: 凶暴蛮横。盛: 极点。 句意: 征讨横暴诛杀凶蛮, 这是治理的最高境界。 出处: 《荀子·正论》...
名言: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教。 注释: 反: 反躬自问, 反思。 句意: 我爱别人, 而别人不和我亲近, 我就应反问自己是否真的仁爱了? 治理百姓没有治理好, 就要反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才智? 我以礼待他人, 但人家却不以礼...
名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注释: 社稷: 指国家。 句意: 老百姓最为重要、国家次之, 君王(在这三者中) 最次要。 出处: 《孟子·尽心下》...
名言: 民事不可缓也。 注释: 此语出《孟子》, 原文为”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句意: 老百姓的事, 不可怠慢。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
名言: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注释: 道: 方法。斯: 就、这就。恶(wu): 厌恶。施: 施行、给予。 句意: 得天下有办法, 只要得到百姓, 就可以得天下了; 得到百姓也...
名言: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注释: 征: 求。 句意: 上上下下的人们都在求利的话, 那么国家就危险了。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
名言: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 注释: 闲暇: 这里当太平安定讲。 句意: 贤德之人在位上执政, 能干的人在各个职司上服务, 国家就太平安定。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
名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注释: 王: 这里可指统治讲。 句意: 保护人民而行统治, 这样的政权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敌得过它的。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
名言: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注释: 入、出: 指国内、国外。法家: 执法秉公之臣。拂士: 拂, 通弼, 辅弼。 句意: 一个国家如国内没有严于执法之臣、辅弼的干才, 国外又没有敌国或种种外患, 这个国家总要灭亡。(意思是过分安乐...
名言: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句意: 不在当政者的位置上, 就不必去考虑应该怎样当政。 出处: 《论语·泰伯》...
名言: 子为政,焉用杀。 注释: 原句出《论语·颜渊· 问政》:“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你治理国家, 哪里一定要用杀人这个办...
名言: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注释: 邑(yi): 众人聚居之处称为邑。室: 这里指人家。 句意: 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 也一定会有忠诚信实可靠的人。 出处: 《论语·公冶长》...
名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道: 引导。政: 政治、政令。齐: 规范划一。刑: 罚刑律。格: 纠正。 句意: 用政令来引导, 以刑罚来作为规范划一的手段, 老百姓只能求幸免犯法而不会有(觉得犯罪) 羞耻...
名言: 民无信不立。 句意: 老百姓不信任, (政权) 就立不住脚了。 出处: 《论语·颜渊》...
名言: 无欲速, 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速: 速效。见: 这里当贪慕讲。 句意: 办事不要求速效, 不要贪慕小利。想求速效往往不能得到大的效果, 贪慕小利则成不了大事。 出处: 《论语·子路》...
名言: 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注释: 患: 怕, 担忧。 句意: 我听说, 有国有家的主政者, 不怕人少物少而怕不平均; 不怕穷乏而怕不安定。 出处: 《论语·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