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句意: (执政的人) 只要他自己立身正直, 不用号令, 百姓也会照他的意志去做; 他自己立身不正直, 即使下了号令, 百姓也不会听从。 出处: 《论语·子路》...
名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 北辰: 北极星。 句意: 用道德来治理国家, 他就象北极星一样, 稳当地居于一定的位置而其它众多的星辰都拱卫环绕着他。 出处: 《论语·为政》...
名言: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举: 推举、选拔。错: 同“措”, 这里作处置讲。枉: 邪曲不正。 句意: 选拔推举正直的人, 处置那些邪曲的小人, 老百姓就信服; 选拔推举一些邪曲不正之人, 而处置那些正直公平的人, 老百姓...
名言: 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 注释: 罢: 罢黜。损: 减少, 不急之官: 可有可无的官职。私门: 徇私说情的门路。 句意: 罢免无能的官吏, 废除虚设的机构, 裁减可有可无的官职, 堵住行私请托的门路。 出处: 《战国策·秦策》...
名言: 观时而制法, 因事而制礼, 法度制令, 各顺其宜。 注释: 礼: 指道德与行为的规范, 在很多地方也可作制度讲。 句意: 看所处的时代而制定法律, 因为事情的性质而制定制度, 法律与制度, 就都会很相宜。 出处: 《战国策· 赵策二》...
名言: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注释: 讳: 避开。私: 偏袒。 句意: 不因受刑者势力强大而避开, 行奖赏, 不因是亲近的人而特别偏私。 出处: 《战国策·秦策》...
名言: 制国有常, 而利民为本; 从政有经, 而令行为上。 注释: 常: 纲常、规律。经: 指常行的法则。 句意: 治理国家有规律, 而以有利于民众为根本; 从事政事也有规则,而以按法令办事为最重要。 出处: 《战国策· 赵策二》...
名言: 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 注释: 近: (用恩德) 去亲近。上: 这里作凌驾于上的意思。 句意: 对于百姓, 只能用恩德去亲近, 而不可以高凌于他们之上。 出处: 《国语·周语》...
名言: 国家将败,必用奸人。 句意: 国家将要衰败的一个必然现象是奸人被重用。 出处: 《国语·楚语》...
名言: 伐木不自其本, 必复生; 塞水不自其源, 必复流, 灭祸不自其基, 必复乱。 注释: 本:树根。基: 开始。 句意: 伐木如果不从树根伐起, 树要复生; 堵水不堵源头, 水又要流消灭祸患如不从萌芽就灭起, 必定又要重新动乱。 出处: 《国语·晋语一...
名言: 同罪异罚,非刑也。 注释: 刑: 指法律。 句意: 罪过相同而惩罚不一样, 这不是法律。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名言: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注释: 防川: 防止河水汜滥。 句意: 防止老百姓口中的怨言, 要象防止河水泛滥一样。(意思是老百姓的情绪如不及时疏导, 积聚着暴发出来, 就会同河水泛滥一样不可收拾了。) 出处: 《国语·周语上》...
名言: 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句意: 一国有了三个君主, 我究竟跟从哪一个好?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
名言: 众怒难犯, 专欲难成, 合二难以安国, 危之道也。 注释: 专欲: 个人的欲望。 句意: 群众愤怒起来以后是难以抵抗的, 个人的欲望是难以成就大事业的, (假如) 以犯众怒和呈个人的专欲这两件讳忌的事来治理国家, 那是使国家走上危险的治国之道。...
名言: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注释: 过: 过头。匡: 纠正。患: 危难。失: 过失、错误, 革: 更改。 句意: 好的就要嘉奖表扬, 过头的就及时纠正, 有危难就设法救助, 有错失就要改过。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
名言: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注释: 为政者: 主持国政的人。 句意: 主持国政的人不赏赐那些对于他个人有功劳的人, 也不处罚那些和他个人有私怨的人。 出处: 《左传·昭公五年》...
名言: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句意: 处于安全的境况下要想到危难, 有了这种想法就会事先有应付危难的准备, 有了这种准备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出处: 《左传·襄公十一年》...
名言: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注释: 宽: 宽厚、仁慈。济: 补充。猛: 猛烈, 严峻。 句意: 以宽厚仁慈来补充严峻猛烈的一面, 以严峻猛烈来补充宽厚仁慈的一面, 国家的政治就会和谐起来。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
名言: 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荑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注释: 为国家者: 治理国家的人。芟荑 (shan yi): 削除。蕴崇(yun chong): 堆积。 句意: 治理国家的人, 见到恶就如农夫务必除草一样, 削除掉堆积起来当肥料, 挖出它的老根...
名言: 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 注释: 无: 不论。易: 轻视。无备: 没有戒备。恃: 凭仗。 句意: 国家不论怎样小, 不可轻视; 如果没有戒备, 即使人再多, 也不足为凭恃。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