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 注释: 为国: 治理国家。僭(jian): 超越本分。这里可作过分讲 句意: 善于治理国家的人, 赏赐不过分, 刑罚也不滥用。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名言: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句意: 国家将要兴起, (统治者) 听百姓的。国家要灭亡快了, (统治者) 只信神灵。 出处: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名言: 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 注释: 礼: 这里可当“制度”讲。耜(si): 一种以似揪的农具。 句意: 治理国家倘若不依靠制度的话, 就好象没有农具去耕地一样。 出处: 《礼记·礼运》...
名言: 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注释: 制: 规定。 句意: 规定国家的(财政) 开支, 应衡量收入作为支出的依据。 出处: 《礼记·王制》...
名言: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注释: 众: 指百姓。 句意: 得到人民群众就会拥有政权, 失掉人民群众的拥护, 就会失去政权。 出处: 《礼记·大学》...
名言: 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 得贤者安存, 失贤者危亡。 注释: 宜治: 治理方便。 句意: 没有一个永远是安定的国家, 也没有一批永远是管理方便的百姓。只有贤者来治理, 国家才得以安存; 没有贤者来治理, 那就会危亡。 出处: 《礼记· 保傅》)...
名言: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注释: 张: 本义为拉开弓。驰: 放松弓弦叫驰。文武: 指周文王和周武王。道: 这里指办法。 句意: 象张弓一样一会儿将弦绷紧, 一会儿又要放松, (使人民有劳有逸), 这才是周代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办法。 出处: 《礼记·...
名言: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注释: 宜: 使和顺。 句意: 能使他的家人安份守己, 然后才能教导国人。 出处: 《礼记·大学》...
名言: 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 注释: 侮: 轻侮。鳏寡: 老而无妻者称鳏, 无夫者称寡。 句意: 治理国家的人, 对于鳏寡之人也不加轻侮。 出处: 《孝经·孝治》...
名言: 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国治而后天下平。 句意: 心术端正了才能做好自身的修养; 自身的修养好了才能使家庭和谐; 家庭和谐后才谈得上治理国家; 国家治理好了天下就安定了。 出处: 《礼记·大学》...
名言: 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句意: 之所以说治国必先齐家, 是因为倘若一个人连自己家中的人都不能教育好, 倒能教好别的人, 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有德行的人不必走出家门, 而能影响教育全国。...
名言: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注释: 齐: 整饬。 句意: 想治理好国家的人, 必定先整饬好他的家庭。 出处: 《礼记·大学》...
名言: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注释: 立爱: 培养起爱心。家邦: 指诸侯、大夫的家与领地。 句意: 只有在亲人中培养起爱心, 在对长辈的相处中培养起敬老的道德, 在自己的家国实行, 才能慢慢地推及四海。 出处: 《尚书·伊训》...
名言: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注释: 蓄疑: 疑虑重重, 不能决断。怠: 懈...
名言: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 注释: 归: 导致、走向。 句意: 行善的方式途径虽不同, 但都能导致社会安定; 作恶的方式虽然不一, 但都能造成社会的不安动乱。 出处: 《尚书·蔡仲之命》...
名言: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注释: 罔(wang): 没有。 句意: 与治理的原则一致, 天下没有不兴盛起来的; 如与动乱的行为一致, 国家没有不灭亡的。 出处: 《尚书·太甲下》...
名言: 政贵有恒, 注释: 恒: 恒久, 不变。 句意: 政令政策贵在稳定不变。 出处: 《尚书·毕命》...
名言: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注释: 治: 这里作治理手段、教化讲。 句意: 从事治理教化应在乱未起之际, 保卫国家应在尚未发生危难之时就做起。 出处: 《尚书·周官》...
名言: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可保也。 句意: 君子在国家平安时期不忘危难的随时可至, 生存的时候不忘灭亡的可能, 大治之下不忘动乱可能发生, 这样就能够安身保国。 出处: 《周易·系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