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三迁之教。

(春秋战国 鲁) 孟子幼年时,他的母亲为使他获得良好的教育环境,曾先后搬了三次家。 最初他们住在一个墓地的附近,孟子每天回家都摸仿埋葬的仪式。孟母看见这种情形,发觉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极大,遂将住家迁移至市场附近。不料孟子却整日摸仿生意人叫卖与讨...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

(春秋战国 鲁) 就个人而言,一个对文事有素养的人,也应该精通武艺。文武兼备才能算是健全的国民。就国家而言,和协万邦虽然属于文事,但是也不能疏忽了军事上的周全准备。(这是鲁定公应齐景公之约,将赴“夹谷之会”时,孔子劝谏的话。)...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春秋战国 鲁) 洗头发时,遇到客人来访,虽然头发还没有洗好,但因为不愿怠慢客人,所以就这样湿淋淋的上厅堂见客,进餐时,有人登门商讨重要问题,虽然嘴里还含着饭,但是为表示尊重对方,故立刻放下筷子,吐出食物,赶紧起身迎接客人。(这是周公在劝戒其子...

政不简不易,民不能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春秋战国 鲁) 政府的规制如果过于繁杂,那么人民必然难以与主政者接近。一个主政者若能建立起一种简明平易,容易使人民了解、接受的政治制度,则民心一定会争相旭附。换言之,繁文礼节的政治制度,绝对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且不足为训。(这是周公所说的话)...

天商听卑。

(春秋战国 宋) 青天虽然极其高远,但对于人世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却无所不闻。(这是子韦所说的话。)...

君子不困人于阨。

(春秋战国 宋) 一个君子绝不乘别人发生灾厄的时候,去打击他,为难他。(这是宋楚之战时,宋襄公在阵前所说的话。) “危”即指困苦之境。 请各位参照“宋襄之仁”...

宋襄仁。

(春秋战国 宋) 宋楚之战,宋襄公在楚军的阵式尚未整顿妥当之前,禁止宋军出击,并训示大家:“君子不困人于危!”结果由于这个原故,宋军反而被楚军打败。因此襄公被人认为愚蠢的仁者,传为后世笑柄。...

称陶朱猗顿。

(春秋战国 吴) “陶朱”为范蠡释去宰相职务后的自称。“猗顿”为鲁国人。曾经向当时豪富范蠡,请教致富之道。经范蠡指点后,不久也获致无可计数的财富。故后世遂将富 翁称为“陶朱、猗顿) 。...

久受尊名不祥。

(春秋战国 吴) 长期居于高位,享有美好的声誉,是不祥、不幸的泉源。(这是范蠡在辞去齐国宰相职位时说的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周) 堵塞人民的流言,较堵塞奔流的河川还要难。约束人民言论自由,虽然能够使人民暂时保持缄默,但是一旦不满的情绪爆发,其所带来的灾害,远较河川崩流更严重千百倍。 这是周厉王时,人们劝谏废除箝口政策时所说的话。...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周) 以同样粗暴的行为去攻击粗暴的人,是自己不知省察自己的错误。 周武王因商纣王暴虐无道,兴兵讨伐。但是武王却不了解此种讨伐行为,与纣王的政治措施同样残暴。(这是伯夷、叔齐所作的诗) 因此伯夷、叔齐认为周的子民非常可耻,遂拒绝接受武王所赐予的食...

耀德不观兵。

(周) 一个真正的王者治理天下时,必然尽量发挥德的力量感化百姓,而绝对不会炫耀自己的武力。(这是穆王打算举兵出征时,祭公谋父所作的诤谏。)...

玉杯象箸,必不羹藜藿、衣短褐而舍茆茨之下。

(夏后氏) 使用玉杯、象牙筷子之后,必然会舍弃粗衣、劣食,以茅屋为家的简朴生活。(这是殷纣王命人制象牙筷子的时候,贤人箕子悲叹之语。) “箕子”为箕国的子爵。(藜藿)即藜草与豆叶等粗食。(短褐)即毛织的粗衣。(茆茨)即指茅草铺成的屋顶。...

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者,入吾网。

(夏后氏) 商朝的汤王一日出门,在野外看见有个人张网,将旷野四面围住,并祈祷着:“让一切从天上下来的东西,从地底涌出的东西,统统进入我的网里吧!”商汤听到这段话之后,叹息道:“这样一来,所有的动物就要被赶尽杀绝了!”于是便解开三面的网,然后祝祷...

妖不胜德。

(夏后氏) 不论多么厉害的妖魔,也敌不过仁德。 殷朝自汤王以后传至第七代,太戊在位时,皇宫的庭院中一日突然长出一棵奇怪的巨木,于是近臣伊陟便以此言进谏太戊。...

生寄也。死归也。

(夏后氏) 人生在世只不过像寄居的过客一般,因此死就等于是回归故乡,不足畏惧。(这是禹所说的话) 一次,禹乘船过河,行至河中,突有蛟龙钻入船底,船身受震荡即将翻覆。大家都惊惶失措,恐惧不已,唯有大禹独自仰视苍天,泰然自若的毫不在意。...

过家门不入。

(夏氏后) 禹奉舜之命治水,在外十三年,其间虽偶然经过自己家的门前,也不敢进去稍事休息,一心一意的将全副精神投注于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业上。...

声为律、身为度、左准绳、右规矩。

(夏后氏) 由于禹的一切举止言行,均合乎道德规律,故其声与音律相应和,其行可为法度之标准。他处事谨严,仿佛左手随时拿着木匠使用的墨绳,右手经常拿着圆规与曲尺一般。所以事事中规中矩,事事可为人曲范。...

乡云烂兮,礼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帝舜有虞) 五彩斑斓的祥云辉耀于空中,清明的日月光华,昼夜轮流普照大地,这种升平盛世的景象日复一日,从来没有停止。 这是尧帝时,廷臣歌诵国家大治天下太平的赞词。 “乡云”即庆云。“慢慢”指文采斑斓之意。...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

(帝舜有虞) 化育万物的和暖南风,带着芬芳的气息,煦煦地吹拂着大地。它一定可以解除天下百姓们的烦尤,为我朝带来太平盛世。 据说当尧帝吟诵这首诗时,天下立刻大治。 不过也有人认为:薰薰南风意指帝德的恩泽。由于天子施行仁政,所以百姓生活愉快、无尤无...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