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古代格言。意思是: 尘世间的事情往往难以预料,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多变的无奈心情,反映了其生活的坎坷多舛。自己所遭遇的磨难,似乎被亘古不变的自然景物清风明月所轻视,这也就增添了作者伤感无奈的情绪。 世态炎凉如昼夜之更替,如冬夏变换,是一...
【评析】 古代对联。此对联选自 《红楼梦》第五回。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对联是儒家的传统观念,表达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入世的一面,也是封建道德标准之一。 而 《红楼梦》所表达的是反封建的思想,也就是反封建正统的思想,因而脂砚斋会把...
【评析】 黄庭坚诗词名句。其意是: 纵使世间百态已变化万千,但我的心仍然不受一丝凡尘的侵扰 (保持着自我风彩),这形容一个人品性高洁,有自我主张,不受俗事的拘束。 该句出自 《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 附原诗: 世态已更千变尽,心源不受一尘侵。...
【评析】 古代格言。意思是说,仓库里的粮食充足了,老百姓就会知道礼节;人们丰衣足食了,就会懂得光荣与耻辱。 出自 《管子》: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作者简介】 管仲...
【评析】 民间谚语。出自 《说苑》。 意思是: 人才可以比作参天大树,它的根基就是要有个好习惯。树在种的时候就要扎好根,人在小的时候就要训练出好习惯。孔子、曾子家的孩子有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就是他们从小培养出了良好的习惯。 【原著简介】 《说苑》...
【评析】 民间谚语。后一句讲的是: 历代高僧建立道场,均极其重视风水,为了让佛法长存世间,高僧们将道场建在风水宝地上,所以 “天下名山僧占多”。前一句意思是: 世间的书,作者们为了表达他们的思想和观点,都必须全力地说出他们的理由。那么,好话不...
【评析】 苏轼诗词名句,出自 《题西林壁》。 附原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
【释义】 民间俗语。该句意思是; 书只能表达现实生活的七成,戏只能表达现实生活的三分,那么皮影戏就是胡乱凑一个故事了。 【评析】 其实文学艺术不是现实生活直接的拷贝,它们与现实都有一定的距离,但它们的创造必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书,戏剧,牛皮灯...
【评析】 王安石诗句名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
【评析】 出自黄檗禅师诗句。这两句诗的意思大概是说: 如想达到目标,得需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比喻人要经过许多艰难困苦,才能获得成功! 附原诗 《上堂开示颂》: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
【释义】 民间谚语。该句其意是: 不求金子玉器多而贵,只愿儿子、孙辈都贤慧。读音: “重重”应读平声,这样才琅琅上口。而读平声,就应发chong音。重重在这里是 “多” 的意思。那么,“重重贵” 的意思 “多而且贵重”。 【评析】 在现代社会里,求 “金...
【评析】 杜甫诗句名句。大意是: 我的僻性是特别喜欢写诗琢句,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 该句出自杜甫诗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附原诗: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
(六一居士“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个朝代的兴盛衰亡,虽说是由天命注定,但难道跟人为的因素没有关系吗? 欧阳修引用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例,说明盛衰的关键是因人事而非天命。谨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个人丧身,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正如...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做君主的人,要拼命努力的寻访贤人。当朝廷中得到贤人辅政,各种官职都有适当的人担任,才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也就是说明君若能任用贤臣,使朝政上轨道,才能安逸度日。...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虎啸时伴着冽冽的风声,龙腾时涌现层层云彩。 比喻先有圣主才会有贤臣,也惟有在贤臣辅佐之下,君主才显得出圣明。同样的只有在圣主治理之下,贤臣才敢无所顾忌的发挥所长。此言君臣相辅相成的道理。...
(诸葛孔明“后出师表”) 兵法上讲求趁人之劳,而现在正是进攻的时刻。 诸葛亮表明讨伐之举,刻不容缓。...
(谢枋得“却聘书”) 对时局不满,慷慨而赴死难,是很容易的。要想从容地就义而死,却是很难的。 宋亡后,文天祥正气凛然的就死。元世祖不杀谢枋得,谢枋得也不想受元朝礼聘,宁可为宋臣以终。上书婉转的表明心迹,并引用司马迁“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鲁仲连“遣燕将书”) 明智的人,不会做违背时机而抛弃大利的事情。智者视天时地利而行事,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诸葛孔明“后出师表”) 不去讨贼,王业将要灭亡。与其坐着等敌人攻伐而灭亡,倒不如冒险主动地去攻伐敌人。 诸葛亮说明汉贼不能两立,王业不能偏安四川的道理虽然蜀汉力量薄弱,但讨贼势在必行,不必瞻望犹疑。...
(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那些急于求名的人,就和那些急于求利的人一样。司马迁劝戒谏官,要为国家利益着想,不要追逐自己的名声。谏官集全国上下得失于一身,能不谨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