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篇 天下) 一尺长的木杖,今天折取一半,明天又折取所传部份的一半,像这样每天折一半,虽折取万世,也不能把全部折完。因为,若可折,则常有两半,若不可折,则其一半常在,所以说万世不竭。 “捶”是木杖。...
(杂篇 列御寇) 能够把知道的事保守着,就是进入天之境界的最好途径。因为这种人已经悟通玄道,而其所得之道,又无法可言,所以能达于自然之境。 参照上则:“知道易,勿言难”。...
(杂篇 列御寇) 知“道”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把知道的事留在心里不说出来,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人总是很喜欢把自己所知道的事讲出来。...
(杂篇 渔父) 从前有个人,因害怕自己的影子和脚印而吓得逃跑。 如果真是怕自己的影子的话,那么,只要设法使自己不要有影子产生就好了。又如果怕自己的脚印,那么,只要自己不要跑就好了。做坏事的话,一定有音影跟随着,如果一面行恶、一面又担心人的搜捕,...
(杂篇 列御寇) 太过于巧思的人,无法避免辛劳。过份聪明的人,必然会增其忧虑。...
(杂篇 列御寇) 没有才能的人,也没有过奢的欲求,这种因无能而无所求的本身,就是能。这种无其能的人,唯有圣人才可做到。...
(杂篇 盗跖) 没有病,而自行针灸,这就像是患了精神...
(杂篇 外物) 知道无用以后,才可谈论有用。 大地是很广阔的,但是人所可用的地方,只是立足之地而已。但是,如果把无用之地挖深,使泉水涌出,那时候才会知道无用的大用了。...
(杂篇 让王) 能够爱惜自己生命的人,虽然处在富贵的境遇,也能自由选择合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会做出伤害自己身体的奢侈行为。 “养”就是食色之资。...
(杂篇 外物)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阴和阳交合而成的。如果阴阳能处在正确的位置和协运行,宇宙就能平衡。相反的,阴阳如果乖错,天下就会绞乱成一团,而世界也一定会因而骚动。 “絯”是变成一束的意思,这里是指变成不会溶解的状态。...
(杂篇 外物) 住在车辙(车轮的痕迹)中的水的鲋鱼,只要水一干它就没命,这是比喻鲋鱼生命之脆弱,以及受环境影响之深钜。也说明济人之危,必须争取时效。 庄子曾经看见车辙的水中有鱼,他问那鱼说:“你为什么住在这里?”鱼的回答:“我是东海的波荡之臣,请...
(杂篇 则阳) 人到了六十岁,就应该知道过去五十九年的过错,如果不知道,那么这个人就是没有进步了。 参照上则:“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杂篇 则阳) 丘和山都是由低的土慢慢积高而成的。大的东西也都是由小的东西,渐渐累积而成。这就如同圣人的无心,因物施教,所以能合并八方,统一天下。...
(杂篇 徐无鬼) 如果对于自己所作所为,觉得很伟大,这种有心求大的人,就没办法成就大事。要知道,愈小的袋子是愈易装满的。...
(杂篇 则阳) 如果在极小的范围之内互相争夺,就好比在蜗牛的角上战争一样。 从前,有个在蜗牛左角上建立的国家叫触民,又有个在蜗牛的右角上建立的国家叫蛮民。触民和蛮民经常为了争地而战争。 社会上的种种争夺,从旁者来看,有的就好比是蜗牛角上之争而已...
(杂篇 徐无鬼) 施舍恩惠给人,能以德来分予的,这种人可称圣人。如果仅能以财物来施予的,这种只能称作贤人。这也就是说,圣人以道德来拯救万物,而贤人则以财货济人。...
(杂篇 徐无鬼) 圣人是无言的,如果有言,所言也是百姓之言,所以说是不言之言。如果能以言为不言,那么,虽言出于口,也是无言。 这是对于一个掌理政事的人很重要的心得。...
(杂篇 徐无鬼) 太过于爱护人民,反而会因溺爱而伤害制他们。 比方说,制定法律,本来是为了保障人民的。但是人民在长久顾爱之下,反而会因堕性加深而抵触法网。对于子女的教养,也正和这道理一样,太溺爱小孩,反而使其丧失自立的信心和能力,爱之适足以害之...
(杂篇 徐无鬼) 大巧的人就像笨拙的人一样,敦厚朴质,不以机巧的心取胜。忘心而遗虑的人,也不以谋略来取胜。自己先为宁静,以道来服人,而不以兵战来取胜。想胜过别人,是人之常性,如果方法不得其当,即使能胜过别人,也不能使之心悦诚服。 这就是说,自己...
(杂篇 庚桑楚) 首先要使自己身心平正。因为身心平正以后,不论在什么场合,自己的心都能够保持安静。能够看出真正是非善恶,才能够使心达到虚通,也就是虚心坦怀的状态。心能够虚通,就能恬淡无为,顺应万物而无穷理。 这就是不因喜、怒、哀、惧、爱、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