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谟) 人心存有贪念,是非常危险的。道心如被物欲所蒙蔽,即显得隐晦不明。我们要精纯专一的修身养性,去除杂念,使昏昧的心恢复光明,以固守中庸之道。 尧让位给舜时,授“允执厥中”四字。舜让位给禹,也授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大禹谟) “四海”指天下。“天禄”指天所授的俸禄。指天子之位。 当天下人民都受苦煎熬,民不聊生,上苍所赐予的天命就要收回,天子之位亦将丧失。...
(大禹谟) 与其杀害无罪的人,宁可使刑法失去效用而受刑责。“辜”是罪。“经”指刑法。 皋陶宁可使刑法失去效用,也不愿无辜的人受害。...
(大禹谟) “历数”指天历运行的顺序,即天道。就是说现在天的运数已聚在你身上。 舜蝉让帝位给禹时,说是天命降临禹,不可推辞。...
(大禹谟) 对于无心所犯的过失,虽然罪刑很大,也要尽量的赦免。对于故意做出的错误,即使罪刑很轻,也不可放过。 “过”指无心的过错。...
(大禹谟) 刑罚有疑问时,要选择轻者。功绩有疑问时,要赏其重者。 轻刑罚,重赏赐,表示仁君的宽大,人民无不归趋向往。这是皋陶对刑赏尺度的看法。...
(大禹谟) 以简易的法则统治臣民,以宽大的态度驾御百姓。 皋陶认为应施行宽厚简约的仁政,人民才不会有苛捐杂税的苦恼与压迫,上下和睦,国家才能安定不衰。...
(大禹谟) 刑罚的终极目的,是希望能不使用刑罚。 大禹认为刑罚只是警戒人民,使他们避免犯罪;若世人都能不犯罪,刑罚等于虚设,也就不用刑罚了。...
(大禹谟) 使水、火、金、木、土、谷六府丰足,正德、利用、厚生三事齐备。人民蒙受的恩泽,直可到千秋万世。 这是舜所说为政养民的九种要素。...
(大禹谟) 念头常存于心中,想舍弃这念头,结果仍是舍不掉。 这是禹称颂推举皋陶的话,认为皋陶,是他心中佩念不忘的贤智之士。...
(大禹谟) 良好的道德是善政的基本。在美好道德薰陶下,政治才会上轨道。...
(大禹谟) 仁政的目的在于养民。 养民的方法,是使水、火、金、木、土、五谷等六府丰盛。才能完全做到正德、利用、厚生。这是禹的政治理想。...
(大禹谟) 要使政治上轨道,百姓生活富足安乐。首先要辅正百姓的道德,使百姓亲善和睦。其次要把百姓的力量与财物,用在最适当的地方,使物尽其用。最后要百姓生活安定,使各人执守本位。把“正德、利用、厚生”三者调和起来,上下相亲,国家才呈现一片和乐。...
(大禹谟) 当计划还有疑惑的地方,不可草率的实行。即使实行,成功的机率也不大。 指对国家政令的推行,要先确定是否毫无疑问和遗漏,然后才能使所行政事,卓著成效。...
(大禹谟) 不要为了博取百姓的好评,就去做违背常理的事情。 这是警戒徒有美名的政治,实际上对百姓一点益处也没有。可是也不能因此而违背百姓意愿,逞一己的私欲来做事。...
(大禹谟) 任用贤臣时,不要为小人谗言所迷惑困扰;要祛除邪恶,不要踌躇,专心信任贤者。 这是益所说为政治民的方法。...
(大禹谟) 消除邪恶,勿犹疑不决。惟有能很坚决的去消除邪恶,才能消弥邪恶,正义才能抬头。...
(大禹谟) 舜说不要虐待境遇凄凉,孤苦无助的人。 “无告”指鳏寡孤独的人。...
(大禹谟) 顺应天理常道,一切境遇都能吉祥顺遂。违背常道行事,时运就会乖戾凶险。报应的显灵,像影子跟随形体,声音相应和那样迅速。...
(大禹谟) 虞舜说,有好的言语,要使它显扬在外面,不要隐蔽起来。换言之,只要是善言,不管是谁说的,都要很快的去采用它,不可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