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上) 我爱人家,而人家不肯亲近我时,我就该反省自己的仁德有没有缺陷;我管理人家,人家却不受我管理,我就该反省自己的智能有没有缺陷;我礼待人家,人家却不回敬我,我就该反省自己的礼敬有没有缺陷。 “反”是反省的意思。...
(离娄上) 凡是做一件事情,在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时,都要回头在自己的身上寻求原因;这样自己的身心自然会端正起来,天下的人自然都会来归服了。...
(离娄上) 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能得到天下,是由于禹、汤、文武诸王实施仁政的关系,而后来失去天下,也是由于桀、纣、幽、厉诸王没有实施仁政的缘故。诸侯之国的衰败和兴盛、存在和灭亡,原因也是这样。这么看来,天子没有仁德,就不能保全天下;诸侯没有仁德,...
(离娄上) 自己不喜欢喝酒致醉的人,偏偏又勉强别人喝酒,这是不合理的事情。不行仁道会使自己灭亡,但现在的人,一面厌恶死亡,一面却又喜欢做残暴不仁的事,其矛盾的心理不正好和“恶醉而强酒”一样吗? “强酒”乃指勉强饮酒之意。...
(离娄上) 做人的道路只有两条,就是讲仁德和不讲仁德罢了。 “道二”根据朱熹的注解:“法尧舜,则尽君臣之道,而仁矣;不法尧舜,则慢君贼民而不仁矣。”...
(离娄上) 要想做个好的国君,就要竭尽做国君的道理;要想做个好的臣子,就要竭尽做臣子的道理。...
(离娄上) 堆高一定要利用本来就突起的丘陵,掘深一定要凭借本来就低陷的川泽,治理国事,如不凭借古代圣王的法度,能说得上明智吗?...
(离娄上) 君子不拿正道度量事理,臣下就没有法度可以遵守,这样一来,一个国家就无法好好的统治起来。 “揆”乃度也。...
(离娄上) 仅有仁心而没有仁政,就不足以治理国家;空有仁政却没有仁心,仁政也不能自动施行。就是说实行政治应该要仿照先王之道,才不致于错失。...
(滕文公下) 国君厨房里有肥肉、马房里有肥马,人民却带有饥饿的脸色,野外有饿死的穷人。这简直是率领着野兽在吃人啊!...
(离娄上) 即使有古人离娄那样明亮的眼力,公输子那样灵巧的技术,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还是不能制成方形和圆形的器具。就是尧、舜,如果不施行仁政,恐怕也无法统治天下,一切的事情都需要工具和方法。 “规”是画圆用的圆规。“矩”是画方形用的曲尺。...
(滕文公下) 仁者向东面征伐时,西方的夷人就抱怨;向南面征伐,北方的狄人也抱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留在后面呢?”因为他们平日在暴政统治下,感到痛苦的关系。 仁者的征伐,人人都喜欢。 古时候,殷汤初次征伐,就从葛国开始,前后出征十一次,天下就没有...
(滕文公下) 如果不合义理,即使是一小竹筒的饭也不能接受。 “一箪食”就是把饭装在小竹筒里面,比喻极其细微的东西。...
(滕文公下) 当不得志而自己的思想未被世人接纳时,就独自实行自己认定的正道,不会屈服于别人,这就是大丈夫的处世态度。...
(滕文公下) 无论再多的财富和尊贵所带来的快乐,不能使他的精神萎靡不振而堕落下去。并且不管如何的贫穷和卑贱,也不能移转他的节操。再大的权势和武力,也不能屈挠他的志气。像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滕文公下) 枉屈正道而不正的人,绝没有纠正他人不正的情事出现。所以首先必须自己行得正才对。...
(滕文公下) 一个男子汉,居心在仁道里,那是天下最广大的住宅;立身在礼法上,那是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依照义理去做事,那是天下最宽大的道路。这也是称赞大丈夫的生存方式。 宽大的房子是指仁道,人除了仁道之外,似乎没有更安泰的住所,而且它不会让人感到委...
(滕文公下) 把顺从当作正道的,是做人妻妾的道理;换句话说,做为男子汉大丈夫的道理,仅仅只有顺从,是不可以的。孟子说:“男子到了成年举行加冕典礼的时候,父亲拿做大丈夫的道理教训他;女子到了嫁人的时候,母亲拿做妇人的道理教训她。”...
(滕文公下) 奉守正义而有志气的人,总不忘记自己该安守贫困,预备死在田沟山涧里。有勇气的人,总不忘记自己该为国战斗,预备牺牲他的头颅。就是说纵使平日过着安逸的生活,也该时时警惕自己,而有必死的觉悟。...
(滕文公上) 春天时,黄莺从幽暗的山谷飞出来,迁移到靠近都市之高大的乔木上。这也可隐喻一个人由卑贱的地位而出人头地,有了高贵的地位。 “乔迁”是官吏考试及格的意思,就是出头。 原来的本意是说黄莺搬出到大树上之后,没有忘记昔日的朋友;人类也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