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 ·初征赋

2023-08-31 可可诗词网-建安诗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违世难以回折兮,超遥集乎蛮楚。逢屯否而底滞兮,忽长幼以羁旅。赖皇华之茂功,清四海之疆宇。超南荆之北境,践周豫之末畿。野萧条而骋望,路周达而平夷。春风穆其和畅兮,庶卉焕以敷蕤。行中国之旧壤,实吾愿之所依。当短景之炎阳,犯隆暑之赫曦。薰风温温以增热,体烨烨其若焚。

这是一篇纪行抒情小赋。王粲,身体短小,容貌丑陋,但强识博闻,多才多艺,应机善变,尤长于辞赋创作。蔡邕曾称其有异才。然而他生不逢时,正值东汉末董卓专权作乱,徙都长安。司徒王允虽设计除掉了董卓权奸,但也招来董卓部下李傕血洗长安之祸。正因“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王粲拒绝出任黄门侍郎官,而远身避害,逃往荆州,依服于同乡人荆州刺史刘表。刘表重视其才,而不重用,白白地度过十六年。刘表死后,王粲力劝刘表儿子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大军逼近新野围攻刘备,刘琮投降曹操。王粲随曹操大军进江陵,任丞相掾,封关内侯。曹操大军在赤壁被刘备军队打败。这是建安十三年七月后发生的事件。

建安十四年三月曹操亲率大军出征,军屯谯地,治水军,准备秋日攻合肥。王粲身为丞相掾,自然要随军出征。《出征赋》写于谯地。观赋中所纪行的季节、地域等与此行合,而与前随曹操大军南出江陵追击刘备,以及赤壁败北事相背。赋题为初征,当为第一次随军征吴,而非以后的征吴孙权事。同年七月曹丕《浮淮赋》,记叙大军渡淮的盛状,亦可佐证《初征赋》应为此时作。

王粲撰此赋,写天下纷乱,群雄割据,赞美曹操南征孙权,借以托出自己统一天下的社会理想,体现了封建的大一统思想,把统一希望寄托在曹操的身上,甘心为曹操效力。

全赋十八句,以时间、事件为线索,记叙、描写初征的原因、行程景象、心理活动。由景入情,由情入景,展示出初征行旅的画面。人活动于画境中,以景衬人,和谐壮美。

赋的开端四句勾勒初征的社会背景与环境,为初征而张目,既渲染初征的时代气氛,又暗示出初征的正义性。“违世难以回折兮,超遥集乎蛮楚。逢屯否而底滞兮,忽长幼以羁旅。”违世,是说社会背离了正常运行的轨道,由安定而混乱。回折,回转之意。屯、否是指 《易经》的两个卦名。屯卦是描述草木初生而艰难的形状,卦性是萌动而有危险,要利于静处。否卦,是指天与地不相交接,万物不通之象。小人用事,对君子不利。君子应避难,检点自己品德,不能够以追求利禄为荣。羁旅是指留滞于旅途之中,而不能解脱归乡。这四句意思是说,社会发生混乱,破坏了国家的正常秩序,而且这种混乱局面是难以扭转和挽回的,为此百姓飘泊动荡而流亡到古代荆楚之地。因为遭遇到了小人乱政,君子处险,留滞荆楚之地,长久不能从政,忽然之间,老少一家背井离乡,被羁绊在这里。它说明汉末董卓之乱,倾覆社稷,群雄逐鹿,天下动乱,波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王粲等随着十数万难民涌入荆州,暂时避难。王粲一住就是十六年,壮志难酬。于今参加曹操东征大军,目睹社会离乱依旧,分裂战争,不无感慨。挥笔忆旧,感慨万端,认识到小人乱政的罪恶.统一天下的必要和艰难。心急如火,忧心如焚。一位忧患国家前途命运的封建士人的形象,含蕴在字里行间。感情的波涛起伏翻腾,不能自已。融入百姓的心潮情海之中,染上了时代感伤时乱的色彩。

赖皇华等四句,突然陡转,大有拨云见日的气势,赞扬皇恩浩荡,曹操以丞相官职奉旨东征孙吴。“赖皇华之茂功,清四海之疆宇。超南荆之北境,践周豫之末畿。”幸而仰赖皇帝的光辉而伟大的功德,使天下四方恢复了清平的社会秩序,现在皇家大军又来到荆楚的北方边境,也就是古代豫州南方边境,周王朝封畿地南边。古豫州即今河南一带,是周王朝的王畿之地。总之写大军出征理直而气壮,名正言顺,置东吴于割据叛乱的不义的位置,失道寡助。“超”与“践”两个动词,状出大军勇往无前,行动神迅,直抵东吴边境,即荆楚北境,周豫之末畿。气势逼人,胜利在握。忧世之叹,羁旅之思,为之一扫,代之以豪情壮志。文气为之一振,大有人和之势。

又四句写眼前之景,抒胸中之情,情景交融。远望原野,景象萧条;交通道路平坦,又四通八达,为大军行进提供顺利方便的条件,此谓占地利之优势。春风敬美而温和畅娱,几乎是所有的花都繁茂,大都铺开了花蕾。这两句借春景美丽动人,写出他们春风得意之情,大有得天时之意。写景有远及近,抒情由浅入深。情寓景中,不言自明。

“行中国之旧壤,实吾愿之所依”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表明自己心志,统一中国的愿望,反对东吴割裂祖国的完整领土。旧壤,即故土,旧日统一的中国领地。正因为他认为参加初征是实现他的理想愿望,不论前进道路有何等的凶险,均义无反顾。引起下文四句:“当短景之炎阳,犯隆暑之赫曦。薰风温温以增热,体烨烨其若焚。”短景,即日当午,日影最短。炎阳,阳光似火一样灼热。薰风,暖风。烨烨,阳光强盛。这四句意思是,当太阳当头时,阳光强烈,其热如火,就像人生活在伏天的感受。虽然有春天和煦而温暖的风不断地吹来,可是身体接受强烈的阳光,就像要着火一样热。铺叙景物,夸张气温,由视觉入触觉与肤觉,以通感的手法,状写行军中感受,从而暗示出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使“吾愿”形象化。全文至此戛然而止,似乎突兀,实则以景结尾,表现出更多地含蓄之意,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综观全篇章法严整,层次清晰,层层转深畅论天下形势,忧心忡忡;参加曹军出征,又喜悦倍增,能实现“本愿”,无所畏惧。感情由单纯变为复杂。事件由概括而具体。思想却由浅入深,由个人避乱的羁旅思乡之愁,而上升为天下而忧,为国难中逃亡的百姓而忧,为能参加统一天下的初征大军,驰骋理想,而感到无尚的荣耀,准备献身。天气炎热,又何所惧呢?这种精神,无疑是汉末时代的思想主潮,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

这篇赋叙事铺张,写景形象生动,抒情绵邈,一往情深,三者有机的结合。融情入景,情景相生,虚实相间,浑然一体。语言也十分精粹,特别是动词的运用,不仅确切而且语气有逼人之势,气贯全篇,完全放弃了大赋“铺采擒文”、“堆砌典故,雕句琢句”等传统做法,别开抒情赋的新局面。此篇可谓是成功的尝试之作。

此赋后部结尾,恐有残缺,待考。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