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干 ·西征赋

2019-05-19 可可诗词网-建安诗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奉明辟之渥德,与游轸而西伐。过京邑以释驾,观帝后之旧制。伊吾侪之挺劣,获载笔而从师。无嘉谋以云补,徒荷禄而蒙私。非小人之所幸,虽身安而心违。庶区宇之今定,入告成乎后皇。登明堂而饮至,铭功烈乎帝裳。

据《三国志》本传及裴松之注记载:建安中,徐干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聪识洽闻,操翰成举。于建安二十二年 (公元217年)。在此前,曹操率兵西征有两次:一次是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西征韩遂、马超;另一次是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西征张鲁。本篇所称“西征”,究竟何属,因史料不足暂难断定。不过作者从师出征却是赋中所明确表白。本篇写作者愿为统一国家而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

“奉明辟”六句,写从师西征的喜悦。

“奉明辟之渥德,与游轸而西伐。” “明辟”,贤明的君主。此指曹操。“渥德”,厚恩。“轸”,车也。言我承蒙明君之厚恩,将以随车驾西征。此二句表现作者随师西征之极高热情。

“过京邑以释驾,观帝后之旧制。”“京邑”,指洛阳。东汉建都于此,汉灵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农历二月,董卓劫迁天子献帝都长安,三月董卓焚洛阳宫庙及人家。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七月献帝还洛阳,暂住故中常侍赵忠宅,使张杨缮治宫室,名殿曰杨安殿,八月帝乃迁居。曹操遂迁帝于许昌。(见《武帝纪》与裴松之注)“旧制”,从前的典章制度。此二句言,经过当年的京都洛阳城而即停下车乘,以观看洛阳城的各种典章制度。这表明: 对于京都因军阀混战而遭破坏不无惋惜之情。

“伊吾侪之挺劣,获载笔而从师。”“载笔”,携带文具记录王事。《礼·典礼》上: “史载笔,士载言。”《注》,“笔,谓书具之属。”《疏》,“史,谓国史,书录王事者。王若举动,史必书之;王若行往,则史载书具而从之也。”在此,指携带文具为曹操从事记录、书写与出谋画策。此二句言,我们获得这种从师记录书写职务,都挺身而奋力从事。再次表现出作者从师西征的极高热情。

“无嘉” 四句,写对曹操感恩。

无嘉谋以云补,徒荷禄而蒙私。非小人之所幸,虽身安而心违。”“嘉谋”,善谋。“补”,补阙,补救缺失。“禄”,官俸。“小人”作者自谦之词。此四句言,我本无良好的谋略以供补阙,而是徒然随蒙你(曹操)的奉禄与偏爱。这并非是我的希望,所以身虽安而却违心。这表现了对曹操的知人善任之感戴。

“遮区宇” 四句,写为统一国家建立功业的宏愿。

“庶区宇之今定,入告成乎后皇。”“区宇”,谓疆土境界。“后”,谓君,“后皇”,即皇帝。此二句言,希望今天天下平定,回朝禀报皇帝:统一天下的大业已经成功。

“登明堂而饮至,铭功烈乎帝裳。“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等大典均在此举行。“功烈”,勋绩。此二句言,统一国家的大业告成之时,必当登上明堂,群臣宴饮,依功论赏,刻石记功勋于朝廷。表现了作者渴望国家统一,并为之建立功业的宏愿。

若依汉代大赋铺张扬厉的传统,《西征赋》这一题目,可以将《西征》的规模写得十分宏大,情景写得十分庞杂。可是,作者发扬东汉以来的抒情小赋的传统,重在抒情,摒弃铺张扬厉,只要把自己急于表达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即足矣。所以本篇篇幅写得十分简短,本篇共分三个层次。前六句为第一个层次,抒发作者随师“西伐”的喜悦;中四句为第二个层次,写对曹操知人善任的感激;后四句为第三个层次,写自己为统一国家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其结构层次与思想感情,分明了然。对“西伐”的战争经过情景毫无涉及,然而作者上述思想感情却完全表达出来。这证明作者善于选择适当的场面与内心活动,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语言十分平易朴实而简炼。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