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卖花声》 - 张舜民

2023-10-23 可可诗词网-中华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鉴赏《卖花声·张舜民》题岳阳楼

题岳阳楼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①卖花声,词牌名。  ②君山,在洞庭湖中,与岳阳楼遥遥相对。  ③阳关,古送别曲,据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成,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故又名《渭城曲》。

此词尽显作者沉郁悲壮,婉而不伤,哀而不愠,深挚含蓄的风格。词中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上片写岳阳楼内别宴,话语中充满了牢骚与不满;下片写楼外景色,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一片眷恋之情。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宴饮,因为他的身份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四、五两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送别时歌唱。作者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前线撤了下来;如今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极工,更易引起人们的想像,更易产生美感。从结构来讲,“醉袖”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紧相呼应,针线亦甚绵密。“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使全词做到了有张有弛,疾徐有致。由于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扬起,便能激动人心。“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于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从白居易的《题岳阳楼》诗“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的化用而来。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这首词在内容层次上有很大的跳跃,但结构安排自然得体,了无痕迹。全词起伏跌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感情,深沉真切,动人心魄。

酒与别离文学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又一意象。和折柳赠别相比,饮酒送别是一种起源更早、且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覆盖面的习俗。元人杨载在《诗法家数》中指出:“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在别离文学作家笔下,不论别离于何时何地,将行的一方与送行的一方大多要“聊共引离尊”(秦观《满庭芳》)。尽管常常“都门帐饮无绪”(柳永《雨霖铃》),“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琵琶行》),却仍然“欲行不行各尽觞”(李白《金陵酒肆送别》),试图“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翻检古代的别离诗词,有关饮酒相送情景的描写真可以说比比皆是。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哲宗元佑初,为监察御史,又因言事出通判虢州。元佑九年(1094),以秘书少监出使辽国,使回为陕西转运使。徽宗即位,召为右谏议大夫,旋出知定州,改同州。入元佑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卒于政和中。著有《画墁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八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代表词作:《江神子·癸亥陈和叔会于赏心亭》《朝中措·清遐台饯别》《卖花声·题岳阳楼》《卖花声·楼上久踟躇》等。

●卖花声,又名《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原为七言绝句,白居易词有“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句,刘禹锡作的《浪淘沙》属于此体。以后的双调小令《浪淘沙》,是南唐李煜创制。北宋张舜民用此调改名《卖花声》。《词谱》以李煜词为正体,平韵五十四字,十句,前后片各四句用韵。

●张舜民随高遵裕西征灵夏,无功而还,作《西征途中二绝》诗,其中有“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军斫作薪”及“白骨似沙沙似雪,将军休上望乡台”等句,而遭转运判官李察劾奏,贬为监郴州酒税。晁公武称其“文豪重有理致,而最刻意于诗”。晚年作乐府百余篇。自序中说:“年逾耳顺,方敢言诗,百世之后,必有知音者。”其代表作《打麦》吸取民间乐府手法,描述四月麦熟田家辛勤收割的劳动场面,并揭露官赋剥削造成的不平等现象,具有较深的现实意义。

前词《题岳阳楼》抒发了被贬失意满腹的牢骚,下面这首诗含有同样的愁绪,作者却表达出淡定的情怀。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诗里所描写的是一幅静谧淡雅,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