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芳心苦》 - 贺铸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中华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鉴赏《芳心苦·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①芳心苦,词牌名。  ②回塘,迂回曲折的池塘。  ③别,另外的所在谓之“别”,如别墅、别业、别馆。浦,小水流入大水的地方叫做浦。回塘、别浦,在这里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④慕,爱慕。  ⑤红衣脱尽,指花瓣飘零。芳心苦,指莲心有苦味。  ⑥依依,在这里形容荷花开放之时那种恋人的姿容风韵。  ⑦嫁春风,因百花盛开在春季,故作者把之喻为“嫁春风”。  

⑧无端,没有由来。

作者通过对荷之经历的描写,慨叹自己的遭遇,表现其高洁幽独的品格。

词的上片主要记叙荷之经历。“杨柳回塘,鸳鸯别浦”,作者首先向我们展现了荷生长的环境和地点。杨柳婆娑,鸳鸯弄波,红绿相映,分外鲜艳。但不幸的很,地点却是“回塘”“别浦”,远离人们的视线,很难引起他人的关注。“绿萍涨断莲舟路”,塘浦里面,绿萍田田;采莲之舟,被其遮断。那些蝴蝶、蜜蜂,本可依靠天性,飞到塘中,尽情采蜜,无奈它们不知荷花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光顾。可怜那些美丽而又散发着幽香的荷花,最终只落得香红满地,芳心凄苦。在这里,作者描写的是荷花的遭遇,但我们想到的是作者的经历:虽然有志有才,却不为人知,不为人重,以致志不得行,才不能展,最终只有老死牖下而已。

词的下片推开一层,于情中布景。作者先是宕开一笔,“返照迎潮,行云带雨”,落日的余辉,返照在荡漾的水波之上,迎接着由浦口流入的潮水。天空的流云,则带着一阵或几点微雨,洒向荷塘。阳光、细雨,使荷塘到处是生机勃勃,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红衣脱尽芳心苦”。这鲜明的反差,这让人难以置信的结果,怎能不让作者叫苦,不让读者动情。然而面对现实,作者也只能无奈地借荷花之口,来表达自己不满之情:“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当年不嫁春风虽然是自己不愿和其他花儿一样争妍取怜,如今却落得这样一个结果,岂不是没有来由地被秋风耽误了吗?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品格高洁、不肯随俗的有志之士,在现实社会中也只能是芳心凄苦,仕途崎岖。

综观全词,作者既是咏物,又在咏怀;句句是在写荷花,但又句句在以荷花自比。从荷花的无人寻觅,到蜂蝶的不慕幽香;从“红衣脱尽芳心苦”,到“无端却被秋风误”。作者记叙的是荷花的经历,而读者想到的却是作者不幸的遭遇,坎坷的经历,感到的是其高洁而又清幽的品格以及在现实面前的无可奈何。张耒在《东山集》中对其评价是“幽法如屈、宋”。话虽有些夸张,却道出了这首诗的特点。

●芳心苦,即《踏莎行》。参见第4页相关介绍。

●化他人之语而为己所用是贺词特点,本首词中体现得较为充分。

“依依似与骚人语”,是从李白《渌水曲》中的“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变化而来。但在词中,贺铸指明“语”的对象是“骚人”,这又比李白诗的含义更深刻、更丰富。

“当年不肯嫁春风”,是反用张先的《一丛花令》中“沉恨细想,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句,春天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作者将之比作嫁给春风。荷花开在夏季,当然就是不肯嫁给春风了。比喻非常贴切。

荷花成就了古今许多骚人,大量描写荷花的诗文成为经典,脍炙人口。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荷花,出自淤泥,却不沾淤泥;虽经清水洗濯,却不显得妖艳;胸怀畅达,刚直不阿。香气飘远,无人敢轻慢。这是荷花的自然习性,更是爱莲者美好品德的真实写照。

荷花是作家们津津乐道的事物,是骚人笔下不可多得的意象。唐朝的郭恭《秋池一枝莲》:“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元代何中的《荷花》:“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倚拥云霞。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同贺铸的词一样,作家们是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习性,来表达自己纯洁高尚的品质。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