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汉书》卷七十一《于定国传》:“于定国字曼倩,……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
【出典】 《汉书》卷七十一《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
【出典】 《周易·蛊卦》:“初六,干父子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三国魏·王弼注:“以柔巽之质,干父之事,能承先轨,堪其任者也,故曰‘有子也’。” 【释义】 卦《蛊》有“干父之蛊”语,旧解认为:“蛊”即“事”,干父之蛊即儿子能继父之轨完成其事业。后世用作...
【出典】 《诗经·鄘风·干旄·序》:“《干旄》,美好善也。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 【释义】 汉儒认为:《诗经》中的《干旄》是一首称颂卫文公之臣乐于招贤纳士的诗。 【例句】 观象嘉素履,陈诗谢干旄。(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3944)诗...
【出典】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卷二《阖闾内传第四》:“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越前来献三枚,阖闾得而宝之,以故使剑匠作为二枚,一曰干将,二曰莫耶。莫耶,干将之妻也。” 【释义】 春秋时吴人干将善铸剑,曾为吴王阖闾造雌雄宝剑,雄名干将。后...
【出典】 《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车甲衅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使为诸侯,名之曰建櫜,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东汉·郑玄注:“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唐·孔颖达疏:“包之以虎皮者,虎皮武猛之物也,用...
【出典】 《淮南子·修务训》:“段干木辞禄而处家,魏文侯过其闾而轼之。其仆曰:‘君何为轼?’文侯曰:‘段干木在,是以轼。’其仆曰:‘段干木布衣之士,君轼其闾,不已甚乎?’文侯曰:‘段干木不移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施千里,寡人敢勿轼乎?段干木光于德,寡...
【出典】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汉·刘向《列女传》卷二《贤明传·柳下惠妻》:柳下惠妻,“鲁大夫柳下惠之妻也。柳下惠处鲁,三黜而不去,忧民救乱。” 【释义】 “三黜”,原指春秋时柳...
【出典】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第五章:“鸟之美羽勾喙者,鸟畏之。鱼之侈口垂腴者,鱼畏之。人之利口赡辞者,人畏之。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释义】 三端,指文士之笔端,武士之锋端,辩士之舌端。古人认为应避三端,以远...
【出典】 见“献玉”条。 【释义】 见“献玉”条。 【例句】 ①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张子容《璧池望秋月》1177)这里以璧玉比拟所望秋月。②三献寝不报,迟迟空手回。(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十四4724)这里用“三献”典,自谓多次向唐宪宗上疏言事均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