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又见《孔子家语·观周》。 【释义】 孔子所见金人的“三缄其口”,原指封口三重,后世常用以喻指慎于言辞。 【例句】 ①余生愿依止,文字欲...
【出典】 《礼记·文王世子》:“……是故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成王幼,不能莅阼,以为世子,则无为也。……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其齿于学之谓也。……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国治。”唐·孔颖达疏...
【出典】 三国魏·曹丕《典论》:“刘表有酒爵三,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容七升,仲雅六升,季雅五升。”(据《太平御览》卷八四五引) 【释义】 东汉刘表的“三雅”原指不同容量的三种酒杯,后世用以泛指酒杯。 【例句】 ①俱裁七步咏,同倾三雅杯。(于志...
【出典】 见“吐捉”条。 【释义】 三握发原是周公待贤唯恐不及的举动,旧时多用作称颂在位者礼贤下士的典故。 【例句】 贤哉三握发,为有天下忧。(邵谒《论政》6994)这里用“三握发”典表示对周公的称颂。...
【出典】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附《杨秉传》:“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杨震传赞》:“震畏四知,秉去三惑。” 【释义】 东汉大臣杨秉能去酒、色、财三惑,后世以此典称颂官员作风纯正...
【出典】 《礼记·曲礼下》:“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 【释义】 古礼认为,臣谏君以三次为度,即可谓尽责。 【例句】 君非三谏寤,礼许一身逃。(窦常《谒三闾庙》3032)这里化用《曲礼》关于“三谏”的话,意思说楚王不听谏,屈原本可弃之不顾。...
【出典】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第十三章:“孔子曰:‘明王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志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昔者越王勾践与吴战,大败之,兼有南夷。当是之时,君南面而立,近臣三,远臣五,令诸大夫曰:“闻过而不以告我者为上戮。”...
【出典】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释义】 三章原指汉高祖为简化秦朝繁刑苛法而制定的基本律条,后世常用以泛指简明便民的法律。 【例句】 汉后三章令,周王五伐兵。(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610)这里是借汉...
【出典】 《诗经·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采薇·序》:“《采薇》,遣戍役也。” 【释义】 《采薇》有“一月三捷”语,三捷意指三次胜仗。后世用作咏征战的典故,也借咏科场连捷。 【例句】 ①书记赴三捷,公车留二年。(杜甫《送韦书记赴安西》239...
【出典】 《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孟子)曰:‘夫尹士恶知予哉?……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 【释义】 孟子不遇于齐王,离去时,在昼地歇了三夜才出境,希望齐王改变主意留下他,...
【出典】 见“孟母邻”条。 【释义】 见“孟母邻”条。 【例句】 邻里才三徙,云霄已九迁。(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6734)这里用孟母三迁事,谓自己方处于领受母教的少年时代,对方已经通显。...
【出典】 《文...
【出典】 《周易·晋卦》:“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唐·孔颖达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 【释义】 《晋卦》有“昼日三接”语,旧解谓指帝王一日三次接见宠臣。后世用作表示帝王礼遇宠臣的典故。 【例句】 ①直...
【出典】 《后汉书》卷二十八下《冯衍传》:“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固让而不受之。”唐·李贤注:“《论语》载孔子言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故衍引以为言也。”《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出典】 见“吐捉”条。 【释义】 “三哺”为一饭三吐哺的略语,常用作礼贤重士的典故。 【例句】 重士过三哺,轻财抵一铢。(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5062)这里用周公“一饭三吐哺”典,颂扬元稹重视人才。...
【出典】 《楚辞·大招》:“三圭重侯。”东汉·王逸注:“三圭,谓公、侯、伯也。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故言三圭也。” 【释义】 三珪,一作三圭。古代诸侯中的公、侯、伯各执一种圭(美玉),后世诗文以三圭喻指三卿。 【例句】 正名推五字,贵仕仰三珪。(权...
【出典】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引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 三国蜀汉先主刘备三次前往隆中聘访诸葛亮,诸葛亮称之为“三顾草庐”。后世常用此典比喻君主礼聘臣下。 【例句】 ①茆室承三顾,花...
【出典】 《晋书》卷五十八《周处传》:“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不修细行,……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
【出典】 《黄庭内景经》:“四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注》:“三素者,紫素、白素、黄素也。”南朝梁·陶弘景《水仙赋》:“迎九云于金阙,谒三素于玉清。” 【释义】 道家称紫、白、黄三色云为三素云,诗文中常用作咏神仙、道士的典故。 【例句】 九...
【出典】 《史记》卷一百十二《平津侯列传》:西汉公孙弘应诏入朝对策,“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人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二岁中,至左内史。”“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释义】 三陟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