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作品集。土家族民间文学丛书之一,宋玉鹏、彭林绪、肖田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全书分《土家山歌万万千》、《情歌》、《生活歌》、《劳动歌》、《盘歌》、《哭嫁歌》、《叙事歌》和《红区歌谣》等部分。其中《情歌》包括山歌团拢好姻缘...
现代短篇小说集。沙汀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7月初版。收作者1932年12月至1935年5月创作的《赶路》、《凶手》、《丁跛公》(又名《乡约》)、《孕》、《老太婆》、《有才叔》、《士饼》、《老人》、《战后》、《野火》、《夜》等短篇小说。本集小说有的...
民族民间文学作品集。刘长贵、彭林绪搜集整理。重庆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全书分为7部分,共80篇:神话传说2篇、民俗故事14篇、地方风物传说16篇、动植物故事8篇、历史人物传说15篇、机智人物故事9篇、生活故事16篇。所录作品大都流传在川东南一带,不但有...
当代散文特写集。萧乾著。平明出版社1951年11月第1版。本书收入7篇散文特写。其中,《生活在怎样伟大的时代》由天安门前的马路越修越好,联想到建国两年来祖国的辉煌成就和自己思想的提高。《李媛毑的一生》记叙的是一个湖南农民翻身的故事。李媛毑一生受苦...
藏族民间故事。叙述从前有一个大土司,在他的管界里,住着一个穷术师,能用幻术使人快乐,能在幻境和梦境中使人得到平时得不到的东西。一天,土司把穷术师叫去,令他施展幻术。术师不肯,说这是给穷人取乐的,不敢滥用在土司身上。于是,土司立下字据,保证...
当代长篇小说。陈学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2月初版。作品写土改时期的故事。1950年12月斜桥区黄墩乡土改工作全面铺开。工作队员、青年大学生李明到黄墩村开展工作。经过选举,地主的侄子俞士豪当了村长,其堂侄俞建章当了农会副主任。开始斗争大地主时,...
当代中篇小说。李钧龙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初版。小说以50年代初期,云南边境少数民族生活为素材,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错的笔法编织了一个既神奇又动人的故事。青年军人“我”在放电影的时候认识了傣族姑娘艾摆,她非常漂亮,在与“我”的接触中...
现、当代长篇小说。陈学昭著。全书3卷。上卷,大连新中国书局1949年出版;上、下卷合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续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作品写作时间长达40余年。1939年作者就“曾想写一个‘五四’时代的中国女性,女主人公跨越好几个伟大的时...
汉赋。董仲舒作。见于欧阳询编《艺文类聚》卷30。作者虽以提倡独尊儒术而名重一时,但仕途并不得意,仅先后出任胶西王和江都王相,且遭到公孙弘等的妒忌,不免有才华难以施展之感。不过,董仲舒在《士不遇赋》中所悲叹的是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命运;“屈意从人,...
当代文艺随笔集。靳以著。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9月初版。本书收集作者1953年至1955年所写的文艺随笔、杂论等24篇。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有《文学工作者的光荣和责任》、《新中国作家的生活》、《在社会主义大路上飞奔》等12篇,结合具体工作,抒写了在千变...
现代文艺丛书。编者署上海工作与学习丛刊社,实为胡风与茅盾合编。1937年3月至6月,由上海生活书店陆续出版。计出4辑:第1辑为《二三事》,因丛书中第1次发表鲁迅的文章《关于太炎先生的二三事》而得名。第2辑为《原野》,收鲁迅未能终篇的遗作《因太炎先生...
即《通俗文学》,见该条。...
现代文学社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戏剧运动领导机构之一,1932年9月2日,在原苏区红军学校八一剧团的基础上,吸收另外一部分戏剧骨干成立于江西瑞金。张欣、倪志侠先后任社长,主要成员有沙可夫、李伯钊、胡底、钱壮飞、赵品三等。工...
即《广州文艺》杂志。见该条。...
即《文艺生活》杂志。见该条。...
民间传说的一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我国人民创造了许多精美绝伦、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传统工艺制品。其中包括金属、铸造、陶瓷、雕刻、漆器、刺绣、印染、乐器、年画、剪纸等。随着这些工艺品的制造与流传,也就产生了许多传奇性的故事。从内容...
当代电影文学剧本。于敏著。原载《中国电影》1957年10月号。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年9月出版单行本。该剧描写的是建国初期东北某城一建筑工地上,青年工人和青年知识分子在建设施工中与保守思想进行斗争的故事。主人公尚越大学毕业后到工地当了技术员,后被任命...
当代短篇小说集。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编。工人出版社1963年12月第1版。这是继《工人歌谣...
现代短篇小说集。康濯著。 上海群益出版社1949年8月初版。收《工人张飞虎》、《堡垒》、《明暗约》、《讨吃的当了英雄》4篇小说。《工人张飞虎》写于1949年,描述一个电业公司技术工人张飞虎转变的故事。张飞虎是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认为有手艺能走遍天下,...
当代文艺运动。建国初期,代表新文艺方向的作品,主要是革命战争题材和农村题材的作品,很少有反映工业题材的作品。这对于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无疑是一个缺陷。因而,文艺界对工人文艺创作表示了极大的关注。1950年4月,文化部专门为工人作者魏连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