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鼎与假鼎

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韩非子·说林下》) 【注释】 谗鼎:一种上部大下部小的鼎。雁:通...

中行文子出亡

晋中行文子出亡,过于县邑。从者曰:“此啬夫,公之故人。公奚不休舍?且待后车。”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珮,此人遗我玉环,是振我过者也。以求容于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乃去之。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之其君矣。(《韩非子·说林下》) 【注...

防患于未然

有与悍者邻,欲卖宅而避之。人曰:“是其贯将满矣,子姑待之。”答曰:“吾恐其以我满贯也。”遂去之。故曰:物之几者,非所靡也。(《韩非子·说林下》) 【注释】 贯:穿钱的绳子。贯将满:绳子上穿的钱将满,比喻作恶多端,将要自食其果。几:危险。靡:迟缓,拖拉。 【译...

物极则衰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

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

得时无怠

(李斯)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

秦昭王罚百姓

秦昭王有病,百姓里买牛而家为王祷。公孙述出见之,入贺王曰:“百姓乃皆里买牛为王祷。”王使人问之,果有之。王曰:“訾之人二甲。夫非令而擅祷者,是爱寡人也。夫爱寡人,寡人亦且改法而心与之相循者,是法不立;法不立,乱亡之道也。不如人罚二甲而复与为治。”(《...

吴起休妻

吴起示其妻以组,曰:“子为我织组,令之如是。”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起曰:“使子为组,令之如是,而今也异善,何也?”其妻曰:“用财若一也,加务善之。”吴起曰:“非语也。”使之衣而归。其父往请之,吴起曰:“起家无虚言。”(《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注释】...

治国最患社鼠

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

宋人酤酒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注释...

孔子解疑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独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 鲁哀公:名蒋,春秋...

少室周荐士

少室周者,古之贞廉洁悫者也,为赵襄主力士。与中牟徐子角力,不若也,入言之襄主以自代也。襄主曰:“子之处,人之所欲也,何为言徐子以自代?”曰:“臣,以力事君者也。今徐子力多臣,臣不以自代,恐他人言之而为罪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 廉:方正。...

子皋为狱吏

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刖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曰:“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

议焚书之策

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

立尊贵之势

夫俭节仁义之人立于朝,则荒肆之乐辍矣;谏说论理之臣间于侧,则流漫之志诎矣;烈士死节之行显于世,则淫康之虞废矣。故明主能外此三者,而独操主术以制听从之臣,而修其明法,故身尊而势重也。凡贤主者,必将能拂世磨俗,而废其所恶,立其所欲,故生则有尊重之势,死则有...

务重刑之法

韩子曰“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何也?则能罚之加焉必也。故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夫弃灰,薄罪也,而被刑,重罚也。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是故韩子曰“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镒,盗跖不搏”者,非庸人之心重,...

行督责之术

申子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者,无他焉,不能督责,而顾以其身劳于天下之民,若尧、禹然,故谓之“桎梏”也。夫不能修申、韩之明术,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适也,而徒务苦形劳神,以身徇百姓,则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贵哉!夫以人徇己,则己贵...

非别有真主宰

诸法皆从缘生耳,无别 ① 有真主宰之者,故无我 ② 也。(《维摩诘经·佛国品》) 注释 ①别有:另外有。②无我:梵文Niratman的意译,又译作“非我”、“非身”,是对“我”的否定,佛教根本理念之一。它否定世界上有物质性的实在自体,否定“我”的实体的存在。 译文...

五阴和合

有为诸法从因缘而生,观 ① 五阴 ② 无我 ③ ,无我所,是名为空。(《大智度论》卷五) 注释 ①观:观察、看出。②五阴:即“五蕴”。所谓“蕴”是梵文Skandha的意译,意思是“类别”。“五蕴”包括:1.“色蕴”(梵文Rupa的意译,指组成身体的物质);2.“受蕴”(梵文Ved...

因缘相假

前后相生 ① ,因也;现相助成,缘也。诸法要因缘相假,然后成立。(《维摩诘经·佛国品》) 注释 ①相生:相互促成。相假:相互依赖。 译文 所谓“因”,是指前一事物促成后一事物的产生,同时后一事物也使前一事物发生变化;所谓“缘”,是指此一事物辅助另一事物的产生...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