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因缘故生

一切诸法,因缘故生,因缘故灭。(《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 译文 一切事情,都随着原因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也会随着原因和条件的变化而消失。 感悟 由于世界的复杂性,在特定的条件下,这样的“因”会产生这样的“果”;但是如果条件变化了,同是这个“因”就可能产生...

不住自性

诸法虽生,不住 ① 自性 ② ,是故无性。如婴儿定住自性者,终不作匍匐 ③ 乃至老年。(《中论·破行品》) 注释 ①不住:亦称“无...

譬如父子

譬如父子,父生故名为子,生子故名为父。(《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译文 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同父子关系一样,儿子之所以是儿子,是因为有父亲生了他;而父亲之所以是父亲,是因为他生出了儿子。 感悟 又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它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对性原理。从时间上看,当然...

击鼓而发声

有为 ① 诸法从因缘而生,譬如由于击鼓而发声。(《清净道论·说见清净品》) 注释 ①有为:梵文Samskrta的意译,原意为“造作”、“有所作为”,也称“有为法”,与“无为”相对。泛指一切处于相互联系、生灭变化中的现象,特指人的动作行为。 译文 人的一切行为的发...

此有故彼有

言 ① 因缘者,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大乘稻芊经》) 注释 ①言:说。 译文 所谓因缘就是说,这个事物的存在能够导致那个事物的存在,这种现象的产生会引起那种现象的产生。 感悟 这里强调的是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一定原因、没有一定条件的事物。缘起论者不仅否...

皆有由缘

历观古今祸福之证 ① ,皆有由缘。(孙绰《喻道论》) 注释 ①证:即事例。 译文 ——地考察、研究从古至今降祸降福的具体事例,可以看出,它们都毫无例外地具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 感悟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依赖一定条件而产生、存在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祸,也...

诸法由因缘生

诸法 ① 由因缘 ② 生 ③ 。(《五分律》) 注释 ①诸法:泛指一切事物。“法”是佛学的最基本概念,梵语Dharma(音译“达摩”)的意译,其意义是:一、指佛的教法或称佛法。二、泛指一切事物,包括现象的、本体的、物质的、精神的。三、也可指佛教的教义、规范,或者指...

各各为因,各各为果

一切法各各为因,各各 ① 为果,是名因果相。(《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注释 ①各各:各自。 译文 每一个事物和现象都可以是原因,也可以是结果,这就叫做“因果相”。 感悟 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中,甲事物是乙事物的原因,同时乙事物就是甲事物的...

人心平等

天平等故常 ① 覆 ② ,地平等故常载 ③ ,日月平等故四时常明,涅槃 ④ 平等故圣凡不二 ⑤ ,人心 ⑥ 平等故高低无争。(《五灯会元》卷十二) 注释 ①常:恒常、永远。②覆:覆盖。③载:承载。④涅槃:梵文Nirvana的音译,曾译为“泥日”、“泥...

众生贵贱不足

一切众生 ① ,贵贱不足 ② 。虽有尊贵,而为恶者,犹名下贱;若卑鄙人,能为善事,便为豪贵。(《摩登女经》) 注释 ①众生:梵文Sattva(音译“萨埵”)的意译,指众多有生命者,包括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种(即“六道”)。②足:充实、完备。 译文 一切有生...

一切行无常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增一阿含经》卷十七) 译文 世间一切现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生命的事物必然会有命尽的时候,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死亡。 感悟 既然人生无常,人生短促,那么人活着就要珍视生命的价值,利用有限的光阴,多做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

水流不常满

水流不常满,火盛不久燃,日出须臾 ① 没,月满已复缺,尊荣豪贵者,无常复过 是 。(《罪业报应经》) 注释 ①须臾:即片刻。②过:经历。 译文 流淌着的水不会经常是满的,旺盛的火不可能永久燃烧,日出只是片刻就消失了,月满时其实已经开始月缺了。尊荣豪贵也是变化流...

诸行无常

诸行 ① 无常 ② ,是生灭 ③ 法。(《大般泥洹经》卷下) 注释 ①行:指一切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的生起和变化活动。②无常:梵文Anitya的意译,即没有常住性。③生灭:实际上包括“生、...

“我”是虚妄之根本

迷人 ① 既贪存 ② 日虚荣虚利,此乃有中之空也,又贪殁后虚名虚利,此乃空中之空也。皆由自执为我不悟。“我”是虚妄幻累之根本,孰能思之?(《法藏碎金录》) 注释 ①迷人:即痴迷之人。②存:生存。 译文 痴迷的人既贪图生前虚浮的荣誉和利益,这是“有”中的“空”...

我执若芭蕉

不解空无我,信愿皆不实,由他信心生,可由不信。我执 ① 若芭蕉,安可做梁柱?堂殿功未完,不风雨而倾。(《宗喀巴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注释 ①我执:执著地专注于“我”的存在而不能解脱。 译文 不懂得“无我”的道理,信仰和愿望都不是真的。懂得“无我”的道理,就...

生命与身体

生命与身体,苦受与乐受,只是一心相应,刹那 ① 迅速而灭。纵使存续了八万四千小劫 ② 的诸天,也不得二心生存于一起。(《清净道论·说道非道智见品》) 注释 ①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极短的时间。②劫:“劫波”(梵文Kalpa的音译)的略称。意指“远大时节”,是佛...

不自在故无我

一切法皆属因缘,属因缘故不自在,不自在故无我,我相 ① 不可得故。(《大智度论》卷二十二) 注释 ①相:指相状和性质。 译文 世界上万物的存在、产生都有一定条件,既然是这样,所以不是自我存在的。因为不是自我的存在,所以是“无我”。那种绝对的“我”的性质也...

识性识相

识性 ① 识相 ② ,皆不离心。(《成唯识论述记》卷一) 注释 ①性:佛教名词,与“相”相对,指事物内在的和不可改变的性质,如火的热性,水的湿性。②相:佛教名词,对“性”而言。指一切事物的外在的形象状态,如火的焰相,水的流相等。 译文 无论认识事物的内在性质还...

境缘无好丑

境缘 ① 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 ② 名,妄 ③ 情从何起。(《五灯会元》卷一) 注释 ①境:境界,佛教中指六识所辨别的各种境界(“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例如眼识以色空为其境界。②强:迫使、硬要。③妄:虚妄、不实。 译文 境界产生的...

色心不二

从本以来,色 ① 心不二。(《起信论·解释分》) 注释 ①色:是梵文Rupa的意译,指精神领域以外的“物质”的东西,也可以指现象世界和对现象世界进行反映的人的感觉与观念,包括眼、耳、鼻、舌、身及其所产生的感觉。 译文 从根本上来看,物质和精神是不能够截然分开...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