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心动

时有风吹幡 ① 动,一僧 ② 云风动,一僧云 ③ 幡动,议论不已 ④ ,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 ⑤ 者心 ⑥ 动。”(《六祖坛经》) 注释 ①幡: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②僧:和尚。③云:说。④已:止、罢了。⑤能:惠能,唐代高僧,禅宗南宗的创始人,圆...

橘子因橘而生

譬如橘子因橘而生,从酢 ① 而甜,人为橘故种植是子,是子根茎花叶生果皆悉不酢,时到果熟,酢味则发。如是酢味非本无今有,亦非无缘,乃是过去本果因缘。身口意业亦复如是。(《优婆塞戒经·杂品》) 注释 ①酢:同“醋”,指味酸。 译文 橘的种子是从橘子生出的,橘子从...

已作不失

已作不失 ① ,未作不得 ②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 注释 ①失:丢失、错过。②得:获得。 译文 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会是错过的事情,就会有一定的结果,没有做的事情就不会获得什么结果。 感悟 如果不付出则不会有任何的结果,那么我们不要指望不劳而获,而应该...

诸报从业起

一切诸报,皆从业 ① 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业,皆从习起。(《华严经·入法界品》) 注释 ①业:梵文Karma(音译“羯摩”)的意译,指人的行为、语言、思想等各个方面的活动,包括身、口、意三方面,称为“三业”。行为活动叫做“身业”;语言活动叫做“口业”;思...

因果有知

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因果经》) 译文 要想了解过去已发生的某事情的原因,可以从此事现在的结果中去寻找;要想预知某事情将来的结果,可以从此事现在发生的原因去看。 感悟 今天之所以会发芽,是因为过去先有了种子;将来会有苹果...

从微至著

因果相承,从微 ① 至著 ② ,通名为渐 ③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一) 注释 ①微:细微。②著:显著。③渐:逐渐。 译文 原因和结果是前后相承接的,事物的发展是从细微到显著的,这一过程通称为“渐”,即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 感悟 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一蹴...

果不俱因

果不俱 ① 因,因因而果。因因而果,因不昔灭 ② 。(《物不迁论》) 注释 ①俱:全、都。②昔灭:“昔”即从前。“灭”即完、...

心为根本

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 ① 本 ② 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也。(《佛名经》) 注释 ①故:原因。②本:事物的根源。 译文 罪恶从心里产生,还从心里消灭,因为从源头上说,一切善恶都是来自于人自己的心,所以说心是最根本的东西。 感悟 修行的根本在于修心。一...

清净心为善业根

以清净心为善业根,以不善心为恶业根。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 ① 。(《心地观经》卷四) 注释 ①杂秽:“杂”,即不单纯,“秽”,即肮脏、丑恶。 译文 用清净的心去做事,是做好事的根本;用不善的心去做事,是做坏事的根本。因为心是清净的,所以世界就...

善恶皆从心想生

一切造善恶,皆从心想生,是故真出家,皆以心为本。(《宗镜录》卷九十四) 译文 一切善恶的行为,都是因心中所想而产生,所以真正的出家人,都是以修炼自己的心为根本。 感悟 人的思想可以决定人的行为,这是精神活动对于物质活动(人的各种行为)的指导作用。所以每个...

善恶之源

善恶之源,皆从心起;邪念因缘,能生万恶;正观 ① 因缘,能生万善。(《神宗就嘉集》) 注释 ①正观:指脱离愚昧、正确地认识事物。 译文 善恶的根源都从心中生起;邪恶的念头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罪恶;按照(佛教)脱离愚昧、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观念去做,就能做出各种各样的...

我心自制

我心自制,我口自慎,我身自禁。如是自策 ① ,足得高升,何劳他控,横 ② 起怨憎?(《法苑珠林》) 注释 ①策:鞭策。②横:意外的。 译文 自己制约着自己的心,自己提防着自己的嘴,自己管束着自己的身体。这样自己鞭策自己,足以使自己进步,哪里还需要他人的控制,无端...

一念之恶

一念之恶能开五不善门:一、恶能烧人善根 ① 。二、从恶更 ② 生恶。三、为 ③ 圣人所诃 ④ (读“喝”音)。四、退失道果 ⑤ 。五、死人。(《佛本行经》) 注释 ①善根:善良的根基。②更:再。③为:做。④诃:怒责。⑤道果:“道”,指“菩提”(梵文Bodhi的音译,指对...

外弱内强

在外打入者其力弱,在内打出者其力强。(《大慧语录》卷二十一) 译文 用外在的体力攻进去的力量是弱小的,用内在的心力打出来的力量是强大的。 感悟 内在的“心力”——精神——是强大的,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所以人还是要有点精神!...

道由心悟

道由心悟,岂在坐 ① 也。(《坛经》) 注释 ①坐:打坐,即盘腿闭目静坐,使心入定,是僧人日常修习的一种方式。 译文 (佛祖的)道理是修行者由心领悟到的,哪里是在打坐中就能得到的呢? 感悟 修身悟道不靠外在的形式,而靠内在的“心悟”。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仅仅流...

名色共相依

譬如人在海洋依止于船,如是名身 ① 转起依于色。譬如船行海中依于人,如是色身转起依于名。人船相依行海中,如是名色 ③ 共相依。(《清净道论·说见清净品》) 注释 ①名身:“名”指一切精神现象,“名”与“色”相对,指“五蕴”之中除了“色蕴”以外的其他四蕴,...

心不孤起

心不孤 ① 起,托 ② 境方生;境不自生,由心故现。(《禅源诸诠集都序》) 注释 ①孤:单独。②托:寄托、依靠。 译文 意识不会单独地产生,必须依靠外界的认识对象才能产生;外界的认识对象不会自动地生成,它是通过意识活动而显现,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的。 感悟 说出...

好事与他人

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梵网经》卷下) 译文 恶事自己承担,好事归于别人。 感悟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舍己为人的传统美德。宁可自己承担痛苦和不幸,也要将快乐和幸福让给别人。这种富于牺牲精神的胸怀,令人景仰,在当今社会尤为珍贵。...

利他情怀

此心时常浸润在慈悲里,才能生起利他的情怀。(《宝鬘集》) 译文 只有在心里时刻告诫自己要以慈悲为怀,才能培养出“利他”的高尚情怀。 感悟 做对自己和别人都有利的事情,这才是“善”的境界。我们可以将利他与利己统一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对自己说:“今天比昨天...

大慈大悲

大慈 ① 大悲 ② ,常无懈...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