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

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 ① 。(《吕氏春秋·有始》) 【注释】 ①大经:大道,途径。 【译文】 天阳地阴,阴阳交合,是一切生命的途径。 【感悟】 有人说,中华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阴阳文化,有形无形之中,无不赋有阴阳的痕迹。这话未免偏颇。但中国古代文化,确实注重生...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七十二》) 【译文】 人民(忍无可忍、以命抗争)不怕威胁和压制时,那么(相对于统治者)最大的危险就到了。 【感悟】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牛顿第一定律则从经典力学的角度,证明了自然界中“作用”与“反作...

祸莫大于轻敌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①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② 。(《老子·六十九》) 【注释】 ①主、客:主,主动进攻;客,被动以守待攻。行(xíng)无行(háng):行军没有一定的行列...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①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② 。(《老子·六十六》) 【注释】 ①百谷:百川,“泉出通川为谷”...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①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② 。(《老子 · 六十四》) 【注释】 ①为:妄为。执:强持。几成:近乎成功。②...

大邦者,下流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①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 ① 。(《老子·六十》) 【注释】 ①小鲜:小鱼。(要小心谨慎,不可频繁地用大锅铲翻来翻去) 【译文】 治理大国,就像烹饪(pēngrèn)小鱼。 【感悟】 政策需要一个相对的稳定,人民需要一个相对的平静。 治理大国,更应该谨慎。...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① ……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② (《老子·五十七》) 【注释】 ①正:清静无欲,正道。奇:出其不意,奇法。无事:不妄为、不滋扰,自然无为。②自化:自我化育,自然发展。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① 。(《老子·四十九》) 【注释】 ①无常心:有的版本是“常无心”;没有成见、私心。得善:有人译为圣人得到了善良,有人译为百姓得到了善良。本书从后一种译注。...

无为则无不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① 。(《老子·四十八》) 【注释】 ①为学:追求外在的知识,如礼乐、政教、自然常识等。为道:追求对道的体会,如体道、悟道。损:减少心中的妄想杂念。无为:不妄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①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三十八》) 【注释】 ①上德:德比较多的人。下德是指德比较少的人。是以:因此。 【译文】 上德的人不以德自恃、炫耀,因此是有...

善治内者,不治外

夫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苦;善治内者,物未必乱,而性交逸。以若之治外,其法可暂行于一国,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天下,君臣之道息矣 ① 。(《列子·杨朱》) 【注释】 ①善:善于。外、内:外,外物,指礼义、制度等;内,内心,指性情、自然等。 【译文】...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庄子 · 天下》) 【译文】 对内,已修身成圣;对外,可治国为王。 【感悟】 圣人为王,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政治理想。有学者把庄子学派的“内圣外王”思想类比于柏拉图的“哲学王”,他们都主张智者治世。...

爱民,害民之始也

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 ① 。(《庄子·徐无鬼》) 【注释】 ①偃(yǎn)兵:放下兵器、停止用兵。本:源头,本源。 【译文】 爱民,其实是害民的开始;为仁义而息兵,正是可以兴兵的理由。(因为有所爱就会有所憎,有所憎就会起伤害之心;讲仁义就会有不仁...

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① 。(《庄子·天地》) 【注释】 ①畜:养。历代统治者及其思想家都认为,是统治者养活着被统治者。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出恰恰是工人养活了资本家而不是相反。 【译文】 古时养、治天下的圣人,他...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智邪? ① (《庄子·胠箧》) 【注释】 ①钩:衣带钩,指不值钱的东西。是:此,这。 【译文】 偷了个衣钩的小偷被杀了,偷了整个邦国的大盗却做了诸侯;诸侯的门楣上还贴着“仁义”的招牌,这不是盗窃了仁义...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① 。(《庄子·胠箧》) 【注释】 ①川、谷:两山之间的流水叫川、水道叫谷。夷:平。实:满。平而无故:太平无事。 【译文】 山间的川水流尽了,作为水道的峡谷就空了;土丘被夷为...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①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② 。(《老子·八十》) 【注释】 ①什伯(shí bǎi)人之器:相当于十...

以德报怨,安可为善

和大怨,必有余怨。以德报怨,安可以为善 ① ? (《老子·七十九》) 【注释】 ①和:调和。以德报怨:原文为“报怨以德”。孔子在《论语》中说,应该“以德报德,以直(正直)报怨”。 【译文】 调和了深仇大恨,必然在心里还会留有仇恨。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能够算是...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① 。夫虽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② 。(《老子·七十五》) 【注释】 ①以:因为,由于。有为:拂逆民意的苛政、妄为。求生之厚:生活奢侈,厚养身心。②无以生为...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