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将得而杀之,孰敢 ① ? (《老子·七十四》) 【注释】 ①为奇:干歪门邪道的事、横事。孰:谁。 【译文】 人民不害怕死亡,为什么要用死亡来吓唬他们呢? 倘若使人民平时生活得很好、害怕死亡,而对那些行凶作恶的人,...
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 ① 。(《淮南子·主术训》) 【注释】 ①一度:统一法度。 【译文】 国君治国的办法是,以自然无为的态度处事,以无须言说的行为推行教化,清静而不妄为,统一法度不动摇,顺应自然而...
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 ① 。(《吕氏春秋·顺民》) 【注释】 ①举事:办一件事、做一件事。 【译文】 为人君的,凡是有所举措,一定要先审察一下百姓的意向,听听百姓的心声,然后再实施。 【感悟】 “听证会”是文明、法制社会的一项民主制度。它是通达舆情...
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吕氏春秋·爱士》) 【译文】 人君推行仁政、关爱人民,那么人民就亲爱人君。 【感悟】 这是儒家的政治思想。它肯定了上下属在情感上的双向性,显然受了道家平等思想的影响。...
兵不贵胜,而贵不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彼 ① 。(《吕氏春秋·决胜》) 【注释】 ①贵:以什么为贵,可贵。 【译文】 军队不以可以战胜为贵,而以不可以战胜为贵。不可以战胜的决定权在自己,可以战胜的决定权在对方。 【感悟】 “凡兵之胜,敌之失也。” 的确,大...
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可谓公矣 ① 。(《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 ①祁黄羊:春秋晋国平公时的一位大夫,分别向平公推荐了他的仇人解狐和他的儿子祁午。外举、内举:推荐外人,推荐亲人。 【译文】 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可以说是公正无私了。...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王,不阿一人 ① 。(《吕氏春秋·贵公》) 【注释】 ①阴阳之和:阴气阳气调和,化育万物。阿(ē):偏袒。 【译文】 天下不是君主帝王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全天下人的天下。阴阳调和,不偏...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 ① 。(《吕氏春秋 · 贵公》) 【注释】 ①公:公正。 【译文】 治理天下,首先要公正,公正则天下就太平了。 【感悟】 我国的社会治安为什么不是很好,有些地方甚至在日益恶化? 有人说,因为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其实贫富分化并不是根...
晋国苦盗。赵文子谓晋侯曰:“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天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有?” ① (《列子·说符》) 【注释】 ①苦:以什么为苦恼。 【译文】 晋国苦于盗贼横行、猖獗。赵文子对晋侯王说:“君王若想要本国无盗贼,没有比推举贤能、任用贤能...
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 ① 。梁王曰:“先生一妻一妾而不能治,三亩之园而不能芸,而言治天下如运诸掌,何也?”对曰:“君见其牧羊者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箠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使尧牵一羊,舜荷箠而随之,则不能前矣。且臣闻之:吞舟之鱼,不游支流;...
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① 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① 。(《庄子·知北游》) 【注释】 ①美:美德,功德。四时有明法:四季有明显的规律。 【译文】 天地无私地化育万物,有美德而不言说;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有明显的规律而不谈论。 【感悟】 谦虚是一种美德。 大美无美,无不美。...
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 ① 。(《庄子·田子方》) 【注释】 ①至美、至乐:极美、极乐。至人:是道家最高的理想人格,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译文】 精神自然地美到极点并自由自在到极点,那就是达到人生理想境界的至人了。 【感悟】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①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② (《庄子 · 山木》) 【注释】 ①阳子:...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① 。(《庄子·至乐》) 【注释】 ①至乐、至誉:无限无极的快乐、荣誉。 【译文】 最高境界的快乐就是无所谓快乐,最高境界的荣誉就是无所谓荣誉。(因为有快乐就会有不快乐,有不快乐当然不是“至乐”;有荣誉就会有辱患,有辱患当然不是“至誉...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① 。(《庄子·天道》) 【译文】 朴素,天下就没有能够美过他的了。 【感悟】 朴素是天下最高的美、最大的美。...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① (《庄子·齐物论》) 【注释】 ①毛嫱(qiáng)、丽姬:都是古代的美女。正色:真正的美丽、容颜。 【译文】 毛嫱、丽姬那样的美女,人认为是美丽的,可是鱼见了她们都立刻深入水...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① (《庄子·齐物论》) 【注释】 ①子游:子綦(qí)的弟子。子綦是楚昭王的弟弟。籁(lài):箫。比竹:由多根竹管并排制作的乐器,如笙。咸:都。...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① 。(《老子·十二》) 【注释】 ①五色:五彩,形容色彩斑斓、缤纷多彩。五音:形容许多声音、嘈杂之声。 【译文】 斑斓、缤纷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嘈杂、繁多的音乐让人听觉失聪。 【感悟】 美的魅力在于朴素、含蓄、易变。 半裸永远...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① 。(《老子·二》) 【注释】 ①斯:语气词,相当于“夫”。恶已:恶矣,丑。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之所以是美的,那么丑的观念就产生了。 【感悟】 美与丑是相对的。 可是,美的东西为什么是美的? 美是什么? 常识告诉我们: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