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选自宋·苏轼《超然台记》。 盖:发语词,无义。 游于物之外:超然于世俗之外。 【赏析】 苏轼的《超然台记》,是借“超然台”论说超然,表达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从杭州调任密州知州。密州穷僻之地,天...
【注释】 选自宋·苏轼《超然台记》。 欲:欲望。 足:满足。 有尽:有一定限度。 战:斗争,交锋。 去取:丢弃和取用。 择:选择。 辞:推辞,辞去,放弃。 【赏析】 苏轼的《超然台记》作于任密州知州的次年(公元1075年),文章叙述了作者由杭州迁官密州的...
【注释】 选自宋·苏轼《超然台记》。 可观:值得观赏之处。 苟:只要。 【赏析】 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从杭州调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知州。次年,密州北城上一座旧楼台修复后,苏轼经常同宾客好友在上面饮酒赋诗,抒发情怀。其弟苏辙为此台取名...
【注释】 选自宋·苏轼《凌虚台记》。 废:荒废,毁坏。 成:成功,成就事业。 相寻:交替变化。 【赏析】 宋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苏轼28岁,时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判官(治所所在地在扶风)。这年正月,陈希亮任扶风太守,为登高眺远...
【注释】 选自宋·苏轼《喜雨亭记》。 襦(rú):短袄。 【赏析】 宋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三月,苏轼任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签书判官,在城东北修造了一座亭子,时逢久旱大雨,故名之喜雨亭,苏轼并写了《喜雨亭记》。文章紧扣“喜雨亭”三字,恤民之情...
【注释】 选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yúndāng)谷偃竹记》。筼筜谷在洋州(今陕西省洋县)。筼筜原本是大竹名。 成竹:完整的竹子形象。 振笔直遂:挥笔作画,一气呵成。 兔起鹘(hú)落:兔子跃起奔跑,鹘鸟向地面俯冲。用以形容挥笔迅速洒脱。 少纵则逝:稍...
【注释】 选自宋·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味:品味,欣赏。 摩诘:唐代山水诗人王维,字摩诘。 【赏析】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一文中,对唐代王维诗画风格和艺术效果进行了非常经典的评论,他盛赞王维诗画意象鲜明,既有诗情又有画意,非常富有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