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注释】 选自宋·苏洵《心术》。 道:道理,规律。 养:蓄积,准备。 力:战力,体力。 气:士气,意志。 心:思想,心态。 【赏析】 宋朝的对外政策一直软弱无能,苟且偷安,在同辽和西夏的关系上,不敢以战卫土,而是采取屈辱求和的态度,向辽、西夏大量...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见微而知著,人人知之。

【注释】 选自宋·苏洵《辨奸论》。 静:清净,冷静。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受外界事物和表面现象的干扰、迷惑。道学家崇尚“静”,认为这是最高的道德修养。静者,指达到了这种修养的人。 著:显著。 【赏析】 苏洵的《辨奸论》以“辨奸”为论述中心...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注释】 选自宋·苏洵《六国论》。 兵:指兵器。 弊:弊端,坏处。 赂:用财物买通别人。 【赏析】 《六国论》是苏洵未入仕途前的一篇论文。作者以“史论”的方式,论述六国对秦斗争的形势、策略、灭亡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战国时期,(前403一前221)秦、楚、...

苏洵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苏轼、苏辙的父亲,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年间,以文章著称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政治上主张抗辽,反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政治特权。散文内容充实,语言明畅,笔力雄健,尤以议论文...

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纵囚论》。 立异:故意与众不同。 逆情:违反情理。 干誉:求取好的声誉。 【赏析】 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冬,太宗同意放死囚290人回家探亲,约定期限自动归狱,结果到期那天,都回到了狱中,因下诏大赦,免去290人的死刑。事见《...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泷冈阡表》。 丰:丰厚,丰盛。 薄:微薄,少而俭。 【赏析】 欧阳修父亲死后葬于吉州吉水县(今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凤凰山泷冈,60年以后,欧阳修在政坛、文坛都已很有成就了,遂在墓道上修建墓表,并怀着深厚的情感,写了这篇《泷冈...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英:杰出的人物。 灵:神灵。 【赏析】 《祭石曼卿文》是欧阳修在其好友石曼卿逝世26年后写的一篇祭文。 宋英宗治平三年,61岁的欧阳修主动求退,上表去职,解去了尚书左丞、参知政事等职,出知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五物:指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 太山:即泰山,比喻巨大的障碍物。 疾雷破柱:极言巨大的声响。意谓心中十分专注,所以外界的一切都置之度外,不为所扰。 九奏:即“九韶”,虞舜时...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状:描绘,描写。 意:思想,内容,意蕴。 见:同“现”。 言外:语言形式之外。 至:高,极致,顶点。 【赏析】 本句为梅尧臣语,梅尧臣是北宋著名诗人,与欧阳修齐名,并称“欧梅”。梅诗善于形象描写,意境深远,...

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览者:读者。 会:领会,体会,领悟。 意:思想,内容。 【赏析】 欧阳修在他的《六一诗话》中,引述诗人梅尧臣的话,来反映他关于诗歌创作与鉴赏的观点。文中,梅尧臣说,诗歌创作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

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六一诗话》是作者新开创的一种论诗体裁,内容共有28则。 率意:顺着自己的思路写,自然而不做作。 造语:指字句锤炼。 意新:指内容新,立意新颖,能道前人之所未道。 语工:指语言精工,无论状物、写景,力求穷形尽...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秋声赋》。 飘零:凋零坠落。 惟物之灵:万物中最灵者。 感:感伤。 劳:劳累,辛劳。 形:身体。 必摇其精:损害他的精神。 【赏析】 欧阳修的《秋声赋》是一篇感情充沛,意境优美,潇洒而含蓄的抒情名作。写这篇赋时(公元1059年)...

至于临大事,决大疑,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 垂绅正笏:指端庄严肃。绅,大带。笏,官员上朝时记事的手板。 不动声色:施政稳当沉着。 措:安置。 泰山之安:安如泰山,像泰山一样稳固安定。 【赏析】 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韩琦因病自请由并州武康军...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山林之乐:在山林中自由生活的乐趣。 乐其乐:因别人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赏析】 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失败,于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贬官知滁州,在滁州两年多,政宽事简,年岁丰稔,故经常去西南的琅琊山游宴...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林霏:林中的雾气。霏,雾气。 云归:云烟聚集。归,此指云回到山中。 岩穴:岩洞。 暝:阴暗,昏暗。 晦明:时暗时明。 芳:花。 秀:长出新叶。 繁阴:浓郁的树荫。 风霜高洁:秋高气爽,霜色洁白。 四时:四季。...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醉翁:指作者欧阳修。《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赏析】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旨在表现作者主体意识和文化情趣的妙文。文中描写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描写了...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渐闻:由远而近的听到。 潺潺:小溪水、泉水流动的声音。 泻:很快地流动。 酿泉:即琅琊泉,以其泉水适合酿酒而得名。 翼然:亭角如鸟翼飞展之状。 醉翁亭: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七里,琅琊山的两峰之间。为智仙和尚...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积于忽微:从不为人注意的细微小事积累起来。忽微,极细小的事情。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赏析】 唐末五代时期的君主,大都出身军阀,缺乏治国长策,一旦占有千里之地,便耽于逸乐,纵情声色,终至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忧劳:居安思危,辛勤操劳。 逸豫:贪图安逸,逍遥享乐。 【赏析】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一文,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兴盛和灭亡的历史事件,指出国家的盛衰和事业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人事的努力: “忧劳可以兴国...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穷:主要指境遇艰难、政治上不幸的遭遇,与“达”相对,非专指经济上的贫穷。如果生活困苦,则叫做“贫”。《孟子·尽心上》说:“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就...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