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恻隐:同情。 端:发端,萌芽。 羞恶:羞耻。 辞让:推让。 【赏析】 孟子从人性善的角度出发,认为人都有仁爱同情之心,所以施行“仁”是很容易做到的,而且会收到显著的效果。为此,他提出著名的“四心”说: “恻隐之...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不忍人:不忍伤害别人。 运之掌上:在手掌上转动东西。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赏析】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怜悯别人的仁爱之心、同情之心。先前的圣王有怜悯别人之心,所以制定了体恤百姓的政治制度。孟子说: “以不忍人...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赡:足,够。 诚:真心实意。 【赏析】 孟子崇尚仁政德政,反对非正义战争,反对以武力压服人。他说: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意思是:凭借武力使别人服从的,别人不是从内心...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气:指由内心积善所产生的刚正之气。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赏析】 孟子要求,人应该为自身人格的完善不断培养自己,加强自我修养。他说: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镃(zī)基:锄头。 势:形势,时势。 时:农时。 【赏析】 齐国人公孙丑是孟子的弟子,他向老师请教齐国能否取得天下,孟子认为,与周文王统一天下相比,齐国取得天下易如反掌。因为商朝从汤(又名成汤)传到武丁,圣贤的君...
【注释】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乐:前一“乐”为动词,后一“乐”为名词。 忧:前一“忧”为动词,后一“忧”为名词。 【赏析】 孟子论述治国要“与民同乐”的道理时,说: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意思是:以百姓的快乐...
【注释】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权:用秤称。 度:用尺量。 【赏析】 孟子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非常知性的考量。他说: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意思是:用秤称一下,就知道物的轻重;用尺子量一下,就知道物的长短。什么东...
【注释】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老:尊敬长辈。 及:推及到。 幼:爱护晚辈。 掌:手中。 【赏析】 孟子一生都在宣传、追求王道仁政。孟子王道仁政的基本内涵是关心百姓的福利,为人民提供生活、生产的基本条件,他在各种场合反复阐述这一主张。他对魏国...
【注释】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赏析】 孟子劝魏国梁惠王实行仁政王道,通过仁德的力量统一天下。他说: “仁者无敌。” 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无敌于天下。 孟子认为,仁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视经济发展,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二是兴办学校,提高百姓...
【注释】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赏析】 魏国梁惠王认为自己治理国家是很尽心的:河内地方发生饥荒,他就把灾民迁移到河东去,并把河东的粮食调拨到河内来。河东地方发生饥荒,也照此办理。邻国的君主没有自己这样努力。然而邻国的人口没有减少,自己的...
【注释】 选自《孙子·火攻篇》。 主:国君。 以:因。 兴师:举兵,起兵。指发动战争。 愠:含怒,怨恨。 致:求得。 【赏析】 《孙子兵法》中,始终贯穿着“慎战”的思想,战争不是目的,而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因此要慎之又慎,不可轻启战端。孙子说: “主...
【注释】 选自《孙子·九地篇》。 处女:像处女那样娴静。 开户:指放松戒备,露出空档。 脱兔:像奔跑的兔子那样迅捷。 拒:抵抗。 【赏析】 这是孙子提出的新的战术思想和方法之一,巧妙地运用这一战术思想,对战争胜负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说: “始如处女...
【注释】 选自《孙子·九地篇》。 投:投入。 之:他,指军队,兵卒。 陷:陷入,落入。 亡地:必死之地。指极其危险的地方。死地,同亡地。 【赏析】 战场上,当士兵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时,往往出于生的希望而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化险为夷,绝处逢生,从而改...
【注释】 选自《孙子·虚实篇》。 常势:固定不变的态势。 常形:一成不变的形态。 因:依据。 神:神妙,高明。 【赏析】 用兵的规律好似流水,流水总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所以用兵应该像流水一样,避开敌人防守坚固的地方,攻击敌人空虚薄弱的地方。所以孙...
【注释】 选自《孙子·形篇》。 九地之下:形容极深之处。九,并非实指,而是指极多。 九天之上:形容极高之处,喻疾不可挡。九天,喻指天空最高处。宋代梅尧臣解释说:“九地言深不可知,九天言高不可测,盖守备密而攻取迅也。” 【赏析】 孙子认为,当敌人...
【注释】 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彼:指敌人。 殆:危险,危亡。 一:或者。 负:败。 【赏析】 战场上,指挥者对敌我双方情况的了解、认识,与战争的胜负关系密切。孙子对此深有研究,他概括说: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
【注释】 选自《孙子·谋攻篇》。 上兵:用兵的上策。指最高明的用兵方略。 伐谋:一说指敌人开始有所策动或谋划的时候,及时地以智谋挫败。一说指以谋略取利,“不战而屈人之兵”。本文采后说。 伐交:“交”,一说指作战双方“交合”、“交战”;一说,指“...
名言: 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注释: 驹: 白驹, 即日影。驹过隙: 日影射过缝隙, 一晃而过。金石: 指钟鼎石碑。 句意: 人生中的富贵如同太阳过隙, 一晃而过, 只有芳名才能流传久 远。 出处: 清·顾炎武《秋风行》...
名言: 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注释: 食: 指鱼饵。 句意: 人见利而不考虑危害, 就好象鱼见鱼饵而不见鱼钩一样。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
名言: 名心胜者必作伪。 注释: 伪: 虚假。 句意: 名利心太重的人, 做事必定作假。 出处: 清·李惺《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