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可以为尧舜。

【注释】 选自《孟子·告子下》。 尧舜:传说中的上古两位圣君。此处指圣人、贤人。 【赏析】 孟子提出,人的“性善”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外力强加的,并指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用水向下流的必然性来比喻人性向善的发展趋势,生动地揭示了人性善的...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注释】 选自《孟子·告子上》。 欲:喜欢。 得兼:同时得到,都得到。 舍:舍弃,放弃。 义:指人的行为活动中的精神性的东西,符合一定的标准,主要表现为正义、道义、原则、法则等等,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 【赏析】 孟子善于用形象的比喻说明道理...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注释】 选自《孟子·万章下》。 颂:同“诵”,吟咏。 其:他(他们)的。 其人:他(他们)的为人。 论其世:讨论他(他们)所处的时代。 【赏析】 孟子在讲述交友的方法和修身的原则时,说了如下一句话: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注释】 选自《孟子·万章上》。 害:妨碍。 逆:揣测,求。 志:诗人之志,即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赏析】 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对诗歌作品进行评论、鉴赏的方法。他说: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意思是:不能...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注释】 选自《孟子·离娄下》。 爱:热爱,爱护。 恒:常常,经常。 敬:尊敬,敬重。 【赏析】 孟子一生极力宣传推行仁爱哲学,主张不仁爱的话不说,不符合礼义的事不做。孟子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注释】 选自《孟子·离娄下》。 大人:有德行的人。 果:做到。 惟义所在:只看是否符合义。 【赏析】 孟子以“义”为行为准则的出发点,并以此来评判人物的优劣。孟子说: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说出的话不...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注释】 选自《孟子·离娄下》。 不为:指不做不需要做的事。 有为:指做需要做的事。 【赏析】 “有为”和“不为”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一些人事事都欲“有为”而未能有所建树,一些人“不为”反而能够有所建树,这其间的取舍关系,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已...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注释】 选自《孟子·离娄上》。 患:毛病,缺点。 好:喜好 【赏析】 孟子谈到人的道德修养时,指出了人们通常容易犯的毛病: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意思是:人的毛病在于喜好做他人的老师。 孟子认为,修身的大忌是骄傲自满,而好为人师就是一种自满行...

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注释】 选自《孟子·离娄上》。 天下溺:天下人都陷入不幸之中。 援:救助。 嫂溺:嫂嫂掉入水中。 【赏析】 淳于髡是齐国著名的辩士,他问孟子:“如果嫂嫂掉进水里,是否可以伸手拉她?”孟子的回答是肯定的。淳于髡又问:“现在天下都掉进水里了,您不伸...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注释】 选自《孟子·离娄上》。 自暴:自己残害自己。暴,害。 不可与有言:不能跟他有什么话说。 自弃:自己抛弃自己。 不可与有为:不能跟他一起做什么事。 【赏析】 孟子认为,仁是人类社会最安乐的住宅,义是人类社会最光明的大道。人人都可以实行仁,...

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 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注释】 选自《孟子·离娄上》。 驱:驱赶。 獭:水...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

【注释】 选自《孟子·离娄上》。 侮:侮辱。 伐:攻打。 【赏析】 孟子一次谈到,从前有首儿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听到这首儿歌,教育弟子说:“你们听见了,水清就洗帽子的丝带,水浊就洗双脚,这都是由水自身...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注释】 选自《孟子·离娄上》。 亲:亲近。 治:管理。 答:回报。 敬:恭敬。 【赏析】 孟子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自我觉悟,因此强调“万物皆备于我”。无论在事业追求上,还是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问题,都要首先检查自己,审视自己的意识是否...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注释】 选自《孟子·离娄上》。 以:用。 规:圆规。画圆的工具。 矩:曲尺。画方形的工具。 【赏析】 孟子提出,行“仁”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治理国家,也要遵照一定的法度,而不能单凭主观的好恶、单纯的道德说教、自以为是的政策和死板的法律制度。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矣。

【注释】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淫:乱。指扰乱心思。 移:改变。指改变节操。南宋朱熹《集注》云:“变其节也。” 屈:屈服。指放弃节操。 【赏析】 景春崇尚纵横之术。一次,他与孟子谈论什么是“大丈夫”。当时所谓的“大丈夫”,犹如我们今天说的“...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注释】 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幽谷:幽深的山谷。 迁:升,移。 乔木:高大的树木。 【赏析】 战国时期,有一个研究农家学说的楚国人叫许行的,带着几十个弟子来到滕国。他们在那里一边学习一边劳动,以种粮食、打草鞋、编席子为生,过着简朴而平等的...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王:指圣君。 名世者:闻名于世的人。一说命世之才。 【赏析】 一次,孟子向齐王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仁政”,未能得到齐王的赏识,于是离开齐国,在路上他对弟子充虞说: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意思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道:正义。 至:至极,顶点。 亲戚:古指血肉相连的亲近家族。 畔:同“叛”。背叛。 【赏析】 孟子在论及安邦治国的道理时,提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域民:使百姓在一定的范围内定居。域,地域。用作动词。 封疆:疆界。 固国:巩固国防。 谿:同“溪”,此指河流。 威天下:建立威信于天下。 兵革:兵器和皮革制战甲。泛指军事装备。 【赏析】 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条件。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人和:指人心的向背、上下的团结、士气的旺盛等。 【赏析】 孟子十分强调施行仁政和取得民心的重要性。他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意思...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