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注释: 释: 消除。 句意: 不以个人的利益为利益, 而应让天下的人都得到利益; 不以个人的害处为害处, 而应该让天下的人都免除害处。 出处: 清·黄宗义《原君》...
名言: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注释: 凌烟阁: 唐太宗李世民把功臣图像画在阁上。 句意: 大丈夫若想芳名永传, 第一是要建立功名而不应该贪图钱财。 出处: 明·杨继盛《言志诗》...
名言: 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 注释: 山人: 指隐居山中的高诰之士。穿窬: 指偷盗。 句意: 名义说是隐居高士, 而心底里如商人一样想谋私利; 口头上大讲道德礼仪, 而心里却在想着偷盗之事。 出处: 明·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
名言: 恶名儿难揭,好名儿难得。 注释: 揭: 揭去, 弃去。 句意: 坏名声很难除去, 好名声也难于得到。 出处: 明·吕得利《小儿语》...
名言: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会汗竹香。 注释: 裹尸:《后汉书·马援传》载:“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以马革裹尸而还葬耳”意指为正义效死边疆也值得。汗竹: 古代记事于竹简, 上书前竹简须汗青取皮,故后代以“汗竹”指代历史书。 句意: 在边疆战死是英...
名言: 人咸乐乎生,而愧于苟生;人咸恶乎死,而尚于有名。 注释: 尚: 看重, 推重。 句意: 人们都乐于活着, 但以苟且偷生为耻; 人们都不想死去, 但以殉名取义为荣。 出处: 明·宋濂《周君暮铭》...
名言: 忽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注释: 意外: 指份外。 句意: 不要贪求份外的财物, 不然就会饮过量的酒一样危害自身。 出处: 明·朱伯庐《治家格言》...
名言: 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候万里,归计恐迟暮。 注释: 浪语: 空话。班超: 东汉名将, 封为定远侯, 在西域三十余年, 七十余岁才回到京都洛阳。似得: 好象。 句意: 功名原是空话, 就好象那班超, 虽封侯万里, 但回到京都已是年暮。 出处: 宋...
名言: 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 注释: 密匝匝句: 指密匝匝如同蚂蚁排兵。余二句句式同。 句意: 此三句喻人间争名逐利的丑态。 出处: 元·马致元《夜行船·秋思》...
名言: 透得名利关,方是小歇处。 注释: 透: 通过。小歇处: 此当指一种小小的思想境界。 句意: 通过了名利关的诱惑, 才算是踏上了一个新境界。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
名言: 多少长安名利落,机关用尽不如君。 注释: 君: 指牧童。 句意: 多少在长安追名逐利的人, 用尽了所有钻营的手法, 到头来还不如你牧童自在。 出处: 宋·黄庭坚《牧童歌》...
名言: 荣华势利输人惯,赢得尊前现在身。 注释: 输人惯: 即惯输人, 经常输于人。在身: 自身、本身。 句意: 自己在追名逐利方面常不及人, 所以只能求个饮酒赋诗现自身。 出处: 宋·范成大《亲戚小集》...
名言: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注释: 风流: 指伟大不朽的事业。 句意: 千古不朽的事业就在眼前, 建立功名的机会到来, 千万不能放弃。 出处: 宋·辛弃疾《破阵子》...
名言: 功勋入丹青,名迹万世香。 注释: 丹青: 指历史。名迹: 声名事迹。 句意: 功绩记入历史, 名声万年流传。 出处: 宋·苏舜钦《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
名言: 鬓底青春留不住,功名薄似风前絮。 注释: 鬓底: 鬓发下面, 即指容貌。 句意: 容貌青春总要流逝, 功业名声如同风中柳絮, 飘忽不定。 出处: 宋·毛滂《渔家傲》...
名言: 百年身世酣歌里, 千古功名感慨中。 注释: 百年身世: 指一生。 句意: 虽一生在优游快乐中度过, 但千古功名未立, 不胜感慨系之。 出处: 宋· 陆游《三月一日府宴学射山》...
名言: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注释: 苍苍: 深青色。泱泱: 深广的样子。风: 风范。 句意: 严子陵的高风亮节, 就像那苍苍云山泱泱江水, 千古长存。 出处: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名言: 邪正古来观大节,是非死后有公论。 注释: 大节: 重大节操。公论: 公平评论。 句意: 是邪是正从古以来都是从重大节操上去评判, 是非在人死后自有公平评论。 出处: 宋·陆游《观史》...
名言: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 出师一表: 即诸葛亮的《出师表》。名世: 名传后世。堪(kan): 可以。伯仲间: 古时兄弟间, 兄称伯, 弟称仲, 意思是相差不多。 句意: 《出师表》真是举世闻名留芳百代的好文章, 千百年来有谁能和诸葛亮...
名言: 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注释: 容貌言语: 指美丽的外貌与漂亮的言语。 句意: 世界上固然有人以自己美丽的外貌或漂亮的语言而欺骗百姓获取名声的。 出处: 宋·苏洵《辨奸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