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水浊则鱼噞,政苛则民乱。故夫养虎豹犀象者,为之圈槛,供其嗜欲,适其饥饱,违其怒恚,然而不能终其天年者,形有所劫也。 ————(《主术训》) 鉴 赏 此语出自《主术训》。它的意思是说,水太浑浊了,鱼儿就会浮出水面呼吸喘气;政令烦琐苛刻,民众就会动...
夫疾呼不过闻百步,志之所在,逾于千里。 ————(《主术训》) 鉴 赏 大声呼喊只能传到百步之远,而人的志向所在却能够超越千里之外。《淮南子》由此所要突出的是志向的巨大效力,鼓励人们要敢于树立远大的志向。因为志向决定了一个人一生事业的方向,只有...
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 ————(《精神训》) 鉴 赏 “以汤止沸”是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说的是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不从根本上着手,对事情没有帮助。而之所以“以汤止沸”没有效用,是因为水下面有火,加入水之后,火还会...
时之反侧,间不容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逮。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原道训》) 鉴 赏 “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说的是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直径为一尺的璧玉还要珍贵,这是在告诫...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是故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也。 ————(《原道训》) 鉴 赏 善于游泳的人容易淹死,善于骑马的人常会落马摔伤。乍看起来,这话说得好像是自相矛盾,但是,细细想来,这两句话其实暗示了这样一个简单...
名言: 既思其反, 又思其正, 正反既异, 其道乃见。 句意: 既要考虑到事物的相反的方面, 又要考虑到事物的正面, 两方面不相同, 道才显现出来。 出处: 近代·康有为《论语注》...
名言: 试验愈固,理愈靠实,印证愈多,理愈坚确。 句意: 试验和验证得越稳定、越多, 理就越可靠,越准确。 出处: 近代·严复《西学通门径功用说》...
名言: 理之诚妄,不可以口舌争也,其证存乎事实。 句意: 道理是真诚还是虚妄, 不是用口舌争辨所能确定的, 而是需要用事实来验证。 出处: 近代·严复《〈原富〉译事例言》...
名言: 其所验也贵多,故博大;其收效也必恒,故悠久。 句意: 用来作检验的事物越多, 它所包函的绝对真理的成份就越大; 某一理论经过实践检验的时间越长, 它越接近绝对真理, 因此, 它指导实践的历史越悠久。 出处: 近代·严复《救亡决论》...
名言: 天地之中人为贵,万物之中人为灵。 句意: 人是天地万物中最宝贵的。 出处: 清·洪秀全《原道觉世训》...
名言: 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 句意: 混乱到极点就可以产生秩序, 黑暗到极点就会产生光明, 这是天道。 出处: 清·洪秀全《原道觉世训》...
名言: 有对之中,必有一主一辅。 句意: 成对的事物里, 一定有一个是主要的事物另一个是次要的事物。 出处: 清·魏源《默觚·学篇》...
名言: 疏八珍之谱, 以为知味, 不如庖丁之一啜。 注释: 啜(chuo): 喝, 吃。 句意: 疏理各种珍贵的食品的菜谱, 认为是知道味道了, 还不如厨师亲口尝一尝。 出处: 清·魏源《默觚·学篇》...
名言: 山居难以论舟行之险。 句意: 住在山边是很难和他谈论船上航行的艰险的。 出处: 清·魏源《默觚下》...
名言: 万物一而立, 再而反, 三而如初。 句意: 万事万物最初阶段是确立, 这以后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再到后来是恢复如初。 出处: 清·龚自珍《壬癸之际胎观第五》...
名言: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 注释: 披: 披览, 展示。五岳: 原指我国的五大名山, 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里泛指一般的山。 句意: 披览画有五岳的图认为是了解了山, 还不如打柴的人走上一遭。 出处:...
名言: 握其机, 半部有以定天下; 要之极, 一言可以行终生。 注释: 机: 精要。半部: 指半部《论语》, 古人认为半部《论语》可以治理天下。 句意: 把握精神实质, 半部书就可以治理天下, 一句话就可以实行终生。 出处: 清《续通典》...
名言: 终古常新唯日月。 句意: 只有日月才是万古常新的。 出处: 清·陈恭尹《次韵答徐紫凝》...
名言: 月如悬弓, 少雨多风; 月如仰瓦, 不求自下。 句意: 月亮象悬挂的弓那样, 少雨而多风; 月亮象仰天的瓦那样, 不用求它自己就落下了。 出处: 清·杜文澜《古谣谚》...
名言: 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句意: 不亲身实践, 就好象是在水中航行而得到车, 在陆上旅行而得到船, 一点用场也没有。 出处: 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