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天道尚变。 句意: 自然规律崇尚变化。 出处: 宋·王安石《河图洛书议》...
名言: 天下之事,固有可思可为者,则岂可以不通其故哉? 句意: 天下的事物, 本来有能够思考能够做到的, 怎么能够不通晓其中的缘故呢? 出处: 宋·王安石《致一篇》...
名言: 可视而知,可听而思,自然之义也。 句意: 看了能够知道, 听了能够思考, 这是自然的道理。 出处: 宋·王安石《进字说表》...
名言: 天地不易也,日月无变也,万物自若也,性情如故也,道何为而独变哉? 句意: 天地和日月都是不变动的, 万物和性情还是原来的样子, 道为什么独自变化呢? 出处: 宋·司马光《迂书·辨庸》...
名言: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句意: 学者可贵之处在于实践, 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 出处: 宋·司马光《答孔文仲司户书》...
名言: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 句意: 空口说明不如亲身遇上, 耳朵听到不如眼睛看见。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
名言: 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 注释: 志: 记, 记录。 句意: 记录下重大的, 舍弃细小的; 把紧要的先写上, 把次要的后写上。 出处: 宋·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名言: 物无孤立之理。 句意: 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出处: 宋·张载《正蒙·动物》...
名言: 变则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谓之变,以著显微也。 句意: 有变就有化, 这是由粗糙变得精细; 化而且裁减称为变, 这是用显著的来显示微小的。 出处: 宋·张载《正蒙·神化》...
名言: 天之生物也,有序;物之既形也,有秩。 句意: 天产生事物和事物产生形体都是有秩序的。 出处: 宋·张载《正蒙·动物》...
名言: 惟神为能变化,以其一天下之动也。 句意: 只有神才能变化, 因为它统治天下的动了。 出处: 宋·张载《正蒙·神化》...
名言: 二端,故有感,本一,故能合。 句意: 阴阳是相对立的二端, 所以有感应; 本来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 因此能够交合。 出处: 宋·张载《正蒙·乾称》...
名言: 一物两体, 气也。一故神, 两故化, 此天地之所以参也。 句意: 一种事物有阴阳两个侧面, 这是气。是一种事物, 因此它很神有两个侧面, 因此它能变化, 这是天地能够参验的原因。 出处: 宋· 张载《正蒙·参两》...
名言: 阴阳两端,循环无已者,立天地之大义。 句意: 阴阳两端, 循环无穷, 产生了天地的大道理。 出处: 宋·张载《正蒙·太和》...
名言: 天地变化,二端而已。 句意: 天地的变化是阴阳二端的变化而已。 出处: 宋·张载《正蒙·太和》...
名言: 两不立则一不可见, 一不可见, 则两之用息。 句意: 两不成立那么一也就不能出现, 一不能出现, 那么两的作用也就消失了。 出处: 宋· 张载《正蒙·太和》...
名言: 人谓己有知,由耳目有受也。人之有受,由内外之合也。 句意: 人说自己有知觉, 这是因为耳目有所接受, 人有所接受, 是由内外交合产生的。 出处: 宋·张载《正蒙·大心》...
名言: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 注释: 太虚: 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 不是指真空。 句意: 太虚不能没有气, 气不能不聚合而成为万物, 万物不能不分散而成为太虚。 出处: 宋·张载《正蒙·太和》...
名言: 雷霆感动虽速,然其所由来亦渐尔。 句意: 响雷震动很迅猛, 但它的产生也是逐渐的。 出处: 宋·张载《正蒙·大心》...
名言: 变,言其著;化,言其渐。 句意: 变, 是说它很显著; 化, 是说它逐渐的。 出处: 宋·张载《横渠易说·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