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理极而通, 数穷而更, 势尽而反, 气滋而息。 句意: 理到了极致就很通达, 数到了尽头就变化, 势到了穷尽时就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气滋长了就会消灭。 出处: 宋· 胡宏《胡子知言》...
名言: 物不独立必有对, 对不分治必交焉, 而文生矣。 句意: 事物一定是成对出现的, 成对一定是相交合的, 而文就由此产生了。 出处: 宋· 胡宏《胡子知言》...
名言: 于此有所不足,则于彼有所长,于此有所蔽,则于彼有所见。 句意: 在这里有不足之处, 在那里就会有擅长之处; 在这里有看不见之处, 在那里就会看得很清楚。 出处: 宋·苏辙《上刘长安书》...
名言: 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句意: 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 用来了解天地的广大。 出处: 宋·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名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庐山: 我国名山之一, 风景优美, 尤以雾多著称, 在今江西省九江市。缘: 因为, 由于。 句意: 不识得庐山的真实面目, 只是因为就在这山里面。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
名言: 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 句意: 居住在山里则了解山, 居住在林中则了解林。 出处: 宋·苏辙《超然台赋序》...
名言: 是非有考于前, 而成败有验于后。 句意: 是对是错可以用前事来考察, 是成功还是失败则有待于后来作验证。 出处: 宋·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一首》...
名言: 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复。 注释: 弈(yi) 棋: 下棋。 句意: 世间的道理就象下棋一样, 变化是不容许重复的。 出处: 宋·苏轼《和李太白并序》...
名言: 太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出两形中。 注释: 太山: 泰山, 五岳之一, 这里喻巨大的事物。秋毫: 鸟兽秋天所长的细毛, 这里喻极细小的事物。 句意: 泰山和秋毫这两者的事理都是无穷的, 无论是大是小都出于阴阳两形之中。 出处: 宋·苏轼《在颍州与...
名言: 古之所谓中庸者,尽物之理而不过。 句意: 古人所说的中庸, 是指尽知事物的道理而没有过失。 出处: 宋·苏轼《策略第四》...
名言: 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句意: 人多就可以战胜天, 天也一定能胜过人。 出处: 宋·苏轼《三椎堂铭》...
名言: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句意: 动和静、阴和阳都没有开端, 不懂得道, 怎么能认识到它呢? 出处: 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经说》...
名言: 知无不言,言无不行。 句意: 知道的没有不说出来, 说过的没有不实行。 出处: 宋·苏轼《策略第三》...
名言: 心即道也,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论其所主为心。 句意: 心即是道, 在天是命, 在人是性, 它的主宰是心。 出处: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语录》...
名言: 须以知为本, 知之深则行之必至。 句意: 必须以求知作为根本, 知识深厚则实行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出处: 宋· 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语录》...
名言: 须是知得了,方能乐得,故人力行先须要知。 句意: 必须懂得了, 才能乐意获得, 因此人在亲自实践之前必须要获得知识。 出处: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语录》...
名言: 格物穷理,非是要尽穷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 句意: 接触事物穷尽道理, 不是要穷尽天下之物, 只要在一件事物上彻底搞通, 其它事物就可以类推。 出处: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语录》...
名言: 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 句意: 获得了知识但不会运用, 那还是没有真正弄懂。 出处: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语录》...
名言: 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句意: 必须是今日接触一件事物, 明天接触一件事物, 积累得很多了,然后忽然自有贯通之处。 出处: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语录》...
名言: 物我一理,才明彼,即晓此,合内外之道也。 句意: 物我同一道理, 刚明了那, 就懂得这, 这是符合内外之道的。 出处: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