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 注释: 虚: 虚心。壹: 专一, 专注。静: 静心。 句意: 心是凭什么感知事物的? 回答是: 虚心、专注、安静。 出处: 《荀子·解蔽》...
名言: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 注释: 患: 祸患。蔽: 蒙蔽。闇: 不明。 句意: 大凡人的祸患是被片面的事物所蒙蔽, 而对大道理不清楚。 出处: 《荀子·解蔽》...
名言: 以可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 注释: 疑止: 疑惑和停止。没世穷年: 整辈子, 终生。遍: ...
名言: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 句意: 天能产生事物, 但不能辨别事物; 地能负载人类, 但不能治理人类。 出处: 《荀子·礼论》...
名言: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句意: 大凡用来感知事物的是人的本性; 能够被感知的是事物的道理。 出处: 《荀子·解蔽》...
名言: 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注释: 循道: 遵循规律。贰(er): 违背。倍: 通“背”, 背叛。 句意: 遵循事物的规律不违背它, 那么天就不能给他带来灾祸……违背事物的规律随意行事, 那么天就不能使他吉祥。 出处:...
名言: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句意: 天地相交合就产生了各种事物, 阴阳相接触就产生了各种变化。 出处: 《荀子·礼论》...
名言: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句意: 天地的存在和变化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出处: 《荀子·天论》...
名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注释: 尧: 传为古代五帝之一, 是儒家理想中著名的圣王。桀(jie): 传为夏代最后一位国王, 为商汤所灭, 是个著名的暴君。 句意: 天体的运行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它不因为尧贤明而存在, 也不因为桀暴虐而灭亡。...
名言: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 辍冬; 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 辍广。 注释: 辍(chuo): 中止, 停止。 句意: 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而中止冬天的到来, 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而中止向远处延伸。 出处: 《荀子· 天论》...
名言: 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注释: 错: 同“厝”, 放置, 放在一边。 句意: 把人抛开而想到天, 就会失掉万物的情况。 出处: 《荀子·天论》...
名言: 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句意: 明察自然和人事之间的分别, 可以说是非常高明的人。 出处: 《荀子·天地》...
名言: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注释: 制: 控制。天命: 天意。 句意: 依从天并且称颂它, 哪里比得上控制天意并利用它。 出处: 《荀子·天论》...
名言: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句意: 观望时势并且等待时机的到来, 哪里比得上顺应时势而使用它。 出处: 《荀子·天论》...
名言: 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 句意: 想知道千年的事情, 就看看今日的事情; 想知道许多事情, 就看看一两件事情。 出处: 《荀子·非相》...
名言: 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注释: 持: 把握, 把持。 句意: 用浅显的道理来把握广博的道理, 用古代的事物把握现在的事物, 用一件事情把握许多事情。 出处: 《荀子·儒效》...
名言: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句意: 道路即使很近, 不走就不能到达; 事情即使很小, 不做就不能完成。 出处: 《荀子·修身》...
名言: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 句意: 从很近的事情推知很远的事情, 从一件事情可以推知许多事情。 出处: 《荀子·非相》...
名言: 当务之为急。 句意: 最紧要的事情要先做。 出处: 《孟子·尽心上》...
名言: 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谷, 不知地之厚也。 句意: 不登上高山, 就不会知道天有多高, 不走近深谷, 就不知道地有多厚。 出处: 《荀子·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