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注释: 权: 称重量。度: 量长短。 句意: 称之后才知道轻重, 量之后才知道长短。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
名言: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注释: 秋毫之末: 秋天鸟尾上的细毛, 喻极小的事物。舆薪: 一马车柴草。 句意: 目力能够看得见秋天鸟尾上的细毛, 却看不清一车子柴草。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
名言: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注释: 规: 工匠所用的一种量圆的器具。矩: 一种量直的器具。 句意: 不依靠规矩, 就不能制成方的和圆的东西。 出处: 《孟子·离娄下》...
名言: 不怨天,不尤人。 注释: 尤: 责备, 怪罪。 句意: 不埋怨天, 也不责怪人。 出处: 《论语·宪问》...
名言: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句意: 天说些什么呢? 四季照样运行, 百物照样生长, 天说些什么呢? 出处: 《论语· 阳货》...
名言: 过犹不及。 句意: 事情过了头就好象没有达到一样, 都是不完美的。 出处: 《论语·先进》...
名言: 名不正则言不顺。 句意: 名义上不正当, 说话就不顺当。 出处: 《论语·子路》...
名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 舍: 舍弃, 这里是停留的意思。 句意: 孔子在河边叹道:“时光的流逝就象那河水一样啊, 日夜不停地流走。”...
名言: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句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怎么能断定他们将来比不上现在的人呢? 出处: 《论语·子罕》...
名言: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句意: 得罪了上天, 就是祈祷也是没用的。 出处: 《论语·八佾》...
名言: 吾谁欺?欺天乎? 句意: 我欺骗谁呢?难道能欺骗上天吗? 出处: 《论语·子罕》...
名言: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句意: 君子努力从事根本性的工作, 这根本性的工作树立了, 就自然会产生道。 出处: 论语·学而》...
名言: 告诸往而知来者。 句意: 告诉他以往发生的事, 他就能推知将来发生的事。 出处: 《论语·学而》...
名言: 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 注释: 皇皇: 广大, 显明的样子。 句意: 天体运行非常显明, 日和月是永远存在的。 出处: 《国语·越语》...
名言: 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句意: 事物有不能了解的, 有不能不了解的; 有不能忘掉的, 有不能不忘掉的。 出处: 《战国策·魏策》...
名言: 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 句意: 人事一定得与天地相参照, 然后才可以成功。 出处: 《国语·越语》...
名言: 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 注释: 盈: 满, 圆。匡: 缺, 亏。 句意: 事物是互相转化的。 出处: 《国语·越语》...
名言: 天地之气,不失其序。 句意: 天地之间的气是有合理的时序的。 出处: 国语·周语》...
名言: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句意: 砍伐树木不从根部砍起, 一定会重新长出新枝; 阻塞水流不从源泉塞起, 一定还会流; 消灭祸患不从根本做起, 一定还会产生祸乱。 出处: 《国语·晋语》...
名言: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注释: 济: 助, 这里是加入的意思。专壹: 只是发出同一个声音。 句意: 如果用水加入水中, 谁能喝它?如果琴瑟发出同样的声音, 谁能听它? 出处: 春秋·齐·晏子语,见《左传·昭公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