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才有浅深, 无有古今; 文有真俗, 无有故新。 句意: 才能有大小浅深, 文章有真诚粗俗, 自古至今都是如此。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案书》...
名言: 笔能著文,则心能谋论。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观见其文,奇伟俶傥,可谓得论也。 注释: 俶(ti) 傥(tang): 卓异, 豪爽, 洒脱不拘。 句意: 笔能用来写文章, 则思想能用来谋论。文章从胸中涌出, 思想通过文章表现出来。阅读某人的文章, 奇...
名言: 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 句意: 胸中有真情实感, 通过笔墨文字表达出来。胸中感情与文章内容自然相符合。心意感奋则文笔奔放, 因此文采显露出感情来。 出处: 汉·王充《论衡·超奇》...
名言: 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 注释: 惬: 满足。 句意: 称赞别人不夸大那人的美好之处, 那么听到的人并不感到快乐;诋毁别人不夸大那人的罪恶之处, 那么听的人也并不感到满足。 出处: 汉·王充《论衡·艺增》...
名言: 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 句意: 听到的是“一”, 就把它夸大为“十”, 见到的是“百”, 就把它夸大为“千”。 出处: 汉·王充《论衡·艺增》...
名言: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注释: 诗人之赋: 指屈原的赋。则: 法则, 法度, 指屈赋符合《诗经》的写作精神。辞人之赋: 指屈原之后的楚辞诸作者。淫: 过分, 指不合法度。 句意: 诗人所作的赋瑰丽而有法度, 辞人所作的赋美丽但不合法度...
名言: 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 注释: 鹄(hu): 即“天鹅”。类: 似。鹜(wu): 即“家鸭”。 句意: 刻天鹅刻得不好还象鸭子, 画虎画得不好反而象狗。 出处: 汉·马授《诫兄子严敦书》...
名言: 实无华则野, 华无实则贾, 华实相符则礼。 注释: 野: 粗鄙, 粗野。贾: 求...
名言: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乎情。 注释: 形: 表现出来。见(xian): 显现。 句意: 言语是思想意识的声音, 著作是思想意识的图画。声音和图画表现出来, 是君子是小人也就显示出来了。声音和图画,...
名言: 金玉不琢,美珠不画。 句意: 金玉不用雕琢, 美珠不用修饰。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殊路》...
名言: 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玉不饰。 注释: 丹漆: 朱红色的涂漆。 句意: 朱红的漆不用再调和其它的颜料, 洁白的玉不用雕琢, 贵重的玉不用修饰。 出处: 汉·刘向《说苑·反质》...
名言: 良玉不雕,美言不文。 句意: 美玉不用雕琢, 美言不用文饰。 出处: 汉·扬雄《法言·寡见》...
名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句意: 探究自然和人事的关系, 通晓自古至今的变化, 写出个人的著述。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名言: 至美素璞, 物莫能饰也。 注释: 素璞(pu): 未加雕琢的玉。 句意: 未加任何雕琢的玉最美, 没有东西能修饰它。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殊路》...
名言: 约其文辞而指博。 注释: 约: 简约。指: 意旨, 志向。 句意: 文辞简约而意义深远。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名言: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注释: 微: 隐晦。絜: 同“洁”, 高洁。 句意: 屈原的文章简约, 言辞隐微, 志向高洁,行为清廉。他的文辞简约但意向极大, 所举出的事例近在身边, 但显现出的意义远大...
名言: 发乎情,止乎礼义。 句意: 从内心感受出发, 但不滥用感情, 而让感情约束在礼义容许的范围内。 出处: 《毛诗序》...
名言: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注释: 郁结: 郁积而难解。 句意: 《诗经》三百篇, 大多是圣贤之人为抒发愤怒的心情而创作的。这是人们心中情感郁积而难解, 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表达出来...
名言: 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注释: 谲(yue)谏: 用隐约的言辞劝谏, 而不直言过失。 句意: 主于文辞而不直言其过, 用一种隐约的言词劝谏。劝说者没有罪过, 听说者能够自悟, 引以为戒。 出处: 《毛诗序》...
名言: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注释: 志: 意志、志向。形: 表现。 句意: 诗是意志和怀抱的体现。在心里时是意志, 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是诗。内心有真情实感就会在语言上表现出来。 出处: 《毛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