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性恶之人,亦不禀天善性,得圣人之教,志行变化。 注释: 性: 这里指人先天具有的道德属性。 句意: 本性恶的人, 先天并不会禀受善性, 但是经过圣人的教化之后,他的志操行为就会慢慢变成善良起来。 出处: 汉·王充《论衡·率性篇》...
名言: 祸不出所憎,常出所爱。 注释: 爱: 指宠爱。 句意: 祸不产生于自己所憎恨的人, 而常常产生于自己所宠爱的人。 出处: 汉·傅干《皇后箴》...
名言: 慈母有败子, 小不忍也。 注释: 子: 儿女。 句意: 仁慈的母亲出了败家子, 原因是不忍心对孩子从小就严加管教。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
名言: 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 注释: 辩: 巧辩, 引申为透彻。 句意: 讨论天体宇宙, 没有什么书比《易》更透彻了, 谈论史事, 没有什么书能比得上《尚书》了, 解说...
名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之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注释: 六艺: 指孔子编定的教科书《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书。 句意: 孔子用《诗经》《尚书》《礼记》《乐》等为教科书教育弟子, 弟子约有三千, 其...
名言: 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 注释: 树: 动词, 种植。 句意: 如果土质不适合树苗, 种下去也不会生长; 如果不按照学员的本性意愿, 再教育也没有用。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补》...
名言: 今万民之性, 待外教然后能善; 善当与教, 不当与性。 注释: 与: 取与, 取决。 句意: 民众的本性, 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才能善良。慈善取决于教育,而不取决于本性。 出处: 汉·董仲舒《深察名号》...
名言: 《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秋》明其知。六学皆大,而各有其长。 注释: 知: 通“智”。 句意: 《诗经》《尚书》是阐发志向的,《礼》《乐》是使行为完善的,而《易经》《春秋》在于启迪人的智慧。六艺都重要, 但各有其长...
名言: 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怒。 注释: 征: 招致。 句意: 子孙如果是有才德的, 不须财富多; 如果他们没有才德, 财富多了反而会招来怨恨。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名言: 性者, 天质之朴也; 善者, 王教之化也 注释: 性: 指人的天性。 句意: 人的天性, 是天生的质朴素质; 善良, 则是教育的结果。 出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实性》...
名言: 异之以德,齐之以礼。 注释: 齐: 整治、约束。 句意: 用道德来引导人民, 用礼教来约束人民。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