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一章》) 鉴 赏 “玄”是老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哲学语素,具有与“道”等同的地位,...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阳货》) 鉴 赏 后世儒家,尤其是自宋朝以后的儒家,受孟子影响,喜欢谈心性。与他们不同,孔子直接讲人性的话不多,关于人性当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观点,所以弟子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鉴 赏 所谓“道不同”,是指信仰不同,理想不同,志向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保持独立的人格,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孔子这句箴言可能首先是主张对统治者应当采取的态度,这是孔子所代表的士,即知...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 鉴 赏 人们常说“言为心声”,然而事情未必尽然如此。一个人的思想、人格与他的言辞有时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矛盾的。孔子教人重视这一现象,由此正确地评价和对待一个人及其言辞。 古代文明都十...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鉴 赏 子贡(公元前520—前456)是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善经商,又有理论才华,治国才能,曾为官于鲁、卫等国。 仅从这条语录我们...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 鉴 赏 儒家的理想人格如同孔子被描写的那样,“温、良、恭、俭、让”(《学而》),看起来好像温顺随和,然而实际上是外柔而内刚,其灵魂深处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具有不怕牺牲的豪杰精...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 鉴 赏 这句名言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一条成语,表示人们不可只关心眼前鼻子底下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应当有远大的计划和谋划,对事件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险要有一些预见、心理准...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卡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宪问》) 鉴 赏 成人,即成就一种君子的人格。孔子以...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宪问》) 鉴 赏 在平时待人接物中人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怎样对待怨恨自己或有恩德于自己的人,然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很容易为自己一种盲目的感情所支配,作出不当的反应...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颜渊》) 鉴 赏 基督教特别强调人的原罪的危害,以促使世人警觉,改恶从善。孔子也对人性的阴暗面做了许多透彻的剖析,但是他更多地从正面教育,力图用理想人格的光辉引导世人克服人性中的黑暗,...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 鉴 赏 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他出身于寒门,青少年时期家中“甚短于财”(刘向《说苑·杂言》),后以文学见长。孔子死后...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鉴 赏 仁是孔门儒学的旨意所归,人一旦体仁、达仁,便能够获得一种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求道须尊师,但行仁则不必拘泥于繁文缛节而畏缩不前。面对师长,应该尊敬有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 鉴 赏 “亡”同“无”。 司马牛名耕,字子牛,宋国人。此人平时多忧虑,曾...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子罕》) 鉴 赏 彫同“凋”,表示凋零。 对于孔子这句话,历来注家多解为赞美有德之士的节操,如朱熹的《四书集注》引学者之语说:“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实际上孔子这句话所包含的更深刻、更积极的意...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选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鉴 赏 孔子一贯主张学无常师,从来不把学习活动只限制在学校之内,也不认为只有学校的教师才有资格称老师。正因为他虚心向一切有知识的人求教,所以他“入太庙,每事问...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鉴 赏 周礼规定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春秋时代大国军队一般分为上、中、下(或中、左、右)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因此三军是大国全部军队的总称。孔子在这里强调最坚定的信念和最顽强的意...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公冶长》) 鉴 赏 “已矣乎”表示没有希望了,反映了孔子极度失望的心情。“自讼”是自责的意思。孔子特别重视内省的修身方法,提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卫灵公》),希望人们有了过失以后能够认...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鉴 赏 这句话可以有两解: 一是说早晨弄明白了道,就是晚上为之而死也心甘情愿;二是说早晨弄明白了道,就是晚上死了也就觉得此生无憾了。不论哪一种理解,它都是极言道对于个体人生的重要性,明确地指出道...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 鉴 赏 孔子这句话是针对有道德的人不时产生孤独感而讲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伟大的人总是孤独的,爱因斯坦说过:“要记住那些优秀和高尚的人总是孤独的——也必须这样——而也就是因为这样,他们能够孤芳自赏...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仁》) 鉴 赏 文中“处”意为居住,“知”同“智”。这段语录意指人之居住环境当以有仁厚之德为美,以为仁德追求内蕴有审美情趣,表达了古代儒家关于伦理与审美相结合的价值观念。 殷周时期,“里”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