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志定而学乃益。 句意: 确定了志向, 学习才有进益。 出处: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名言: 志立则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 句意: 立下志向就能学习思考, 如此方能日日增长而更加聪明, 从而变得学问渊博。 出处: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五...
名言: 质以忠信为美,德行以好学为极。 注释: 质: 本质。美: 好。极: 高。 句意: 人的品质德行以忠信为美以好学为尚。 出处: 清·王夫之《思问录·内篇》...
名言: 为学作事,忌求近功;求近功,则自画气沮,渊源莫极。 注释: 近功: 速效。自画: 自我限制。气沮: 志气沮丧。渊源: 本源。极: 达到最终目标。 句意: 做学问或办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 否则就会使眼光受局限, 精神不振作, 从而达不到目的。 出...
名言: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注释: 逐时: 紧随时令。 句意: 此句比喻书中知识如源泉流水随处可汲, 书中内容丰富生动如东风吹拂下的红花绿柳随时会而时时换发新意。 出处: 明·于谦《观书》...
名言: 学则治,不学则乱。 句意: 有学识就能治理事物, 无学识就会把事理搞乱。 出处: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名言: 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 句意: 本句强调读书要理解文字背后的理义。 出处: 明·鹿善继《四书说约》...
名言: 善学者穷于一物, 不善学者穷于物物。 注释: 物物: 各种事物。 句意: 善于学习的人搞懂精于一种事物的原理, 不善于学习的人则企图搞懂各种事物。 出处: 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卷四》...
名言: 广识未必皆当,而恩之自得者真;泛讲赤必吻合,而习之纯熟者妙。 注释: 吻合: 合于事理。习: 运用。 句意: 识见广未必都好, 只有自己思考所得的东西才是真的; 口头泛泛而论也不一定与事理吻合, 而能运用纯熟才是真正高妙。 出处: 明·王适相《...
名言: 学博而后为约,事历而后知要。 注释: 约: 要领, 要点。要: 本质。 句意: 学习广博然后才知道其要点, 事理亲历然后才知道其本质。 出处: 明·王适相《慎言·见闻》...
名言: 君子之学,博于外而尤贵精于内,论诸理而尤贵达于事。 注释: 达: 通晓。 句意: 君子对于学习, 注意外在的广博而尤其重视内在的精熟, 谈论事理而更注重通晓事理。 出处: 明·王廷相《慎言·潜心》...
名言: 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 句意: 与人谈论学问, 也必须依随对方的才识限度。 出处: 明·王守仁《传习录》...
名言: 学人不疑,是谓大...
名言: 疑而能辨,斯为善学。 句意: 能提出疑问又能辨别是非, 这就算是善于学习了。 出处: 明·方孝孺《辨疑箴》...
名言: 学不进,率由于因循。 注释: 率: 都。因循: 因袭、守旧。 句意: 学习不进步, 大都是由于因袭守旧。 出处: 明·薛瑄《薛子道论》...
名言: 学而知所疑者, 学之进也。 句意: 在学习中能提出疑问的, 就有进步了。 出处: 明·湛若水《雍语》...
名言: 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 而疑人之所不疑。 句意: 善于怀疑的人, 能够怀疑一般人所不怀疑的问题。 出处: 明·方以智《东西均·疑何疑》...
名言: 学问之道,贵能下人,能下人,孰不乐告之以善。 注释: 下人: 下于人, 虚心向人请教。孰: 谁。 句意: 求学贵在能虚心向别人请教, 这样, 谁不乐于把知识告诉你呢。 出处: 明·唐甄《谐书·虚受》...
名言: 学莫贵于能疑,能疑必生于能思。 注释: 生: 产生。 句意: 活学最可贵的是能提出疑问, 而要提出疑问, 必须善于思考。 出处: 明·林光竽《与王绾秀才书》...
名言: 未读尽天下之书,不敢轻议古人。 句意: 没有把世间的书读完, 不敢随便议论古人的得失。 出处: 明·陈继儒《读书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