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凡学术之邪正,视其为人。 句意: 要了解一个人学术风格邪正的原则, 只须看他的为人即可。 出处: 宋·苏轼《象髓后一首》...
名言: 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 句意: 不专于一艺则不能有专门知识技能, 因此也就不能尽其才。 出处: 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名言: 博观而放取,厚积而薄发。 注释: 薄发: 不随便发表意见。 句意: 广博地观察而有选择地撷取, 深厚地积累而又不轻易发表意见。 出处: 宋·苏轼《杂说·送张琥》...
名言: 专于其所及则及之,则其及必精。 注释: 所及: 力所能及。 句意: 专门从自己所能及的方面去努力, 那么他所努力的东西一定十分精到。 出处: 宋·苏洵《明论》...
名言: 为学务日益,此言当自程;为贵日损,此理在戒盈。 注释: 程: 计量, 考核。 句意: 求学务求每日都学到新的东西, 应按此要求来考核自己, 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足, 则可以警戒自满。 出处: 宋·苏轼《张寺丞益斋》...
名言: 学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
名言: 学者须必疑是悔,于道方有所入。 注释: 悔: 咎。是悔: 是非。 句意: 对所研究的理论, 必须首先提出是否正确的问题, 然后才能学到东西。 出处: 宋·林之奇《出斋纪问》...
名言: 人而无学,则不能烛理;不能烛理,则固执而不通。 注释: 烛理: 明白事理。 句意: 人不学习, 就不能明白事理; 不明白事理, 就会固执而不知变 通。 出处: 宋·邵雍《观物外篇》...
名言: 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神焉默省记,如口味甘珍。 注释: 淡然: 安静貌。虚: 静。志虑: 情志和思考。潜自闻: 内心领会。味:品味。甘珍: 甘美珍奇的食物。 句意: 学习时思想专一, 就会眼、口、耳、心俱到, 静观默...
名言: 人之性, 因物则迁, 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注释: 迁: 变化。舍: 不能成为。 句意: 人的品性往往会随物迁移。只有君子才能坚定不移, 但如果不学习, 就可能会由君子变为小人。 出处: 宋· 欧阳修《诲学记》...
名言: 无废青箱学,穷愁古亦然。 注释: 青箱学: 世代相传的家学。 句意: 不要荒废家学, 读书人穷愁是自古都是如此的。 出处: 宋·苏舜钦《黎生下第还乡》...
名言: 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 注释: 砺: 磨。 句意: 坚硬的刀剑要磨才能锋利, 玉石要雕琢方能成器。比喻人不学习就不能成才。 出处: 宋·欧阳修《赠学者》...
名言: 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 注释: 几案: 书桌。 句意: 天下最大的快乐是整天伏案读书。 出处: 宋·欧阳修《读书》...
名言: 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句意: 不自我满足的人会受到益处, 不自以为是的人能广采博闻。 出处: 宋·林逋《省心录》...
名言: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句意: 知道自己不足的人虚心好学, 以请教晚辈为羞耻的人常常自满。 出处: 宋·林逋《省心录》...
名言: 勿谓学已足,大海难掬漱。 句意: 不要以为自己的学问已足够了, 学问是茫茫大海, 自己学到的只不过一捧水而已。 出处: 宋·李觏《寄章友直》...
名言: 人不读书, 其犹夜行; 二毛之叟, 不如白面书生。 注释: 二毛: 头发斑白。 句意: 人如果不读书, 就好象夜里行走, 对周围事物了解茫然; 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 如果不读书, 还不如一个读书的白面书生。 出处: 段成式《酉阳杂俎》...
名言: 学古不泥古。 句意: 学习古人, 但不为古人所拘泥。 出处: 后晋·刘昫《旧唐书·孙思幽传》...
名言: 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 句意: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只忧患自己的学问不到家。 出处: 唐·范质《诫儿侄八百字》...
名言: 闭门辞杂客,开箧读生书。 注释: 箧: 书箱子。 句意: 闭门谢辞客人, 打开书柜读还不熟悉的书。 出处: 唐·姚合《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