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注释: 卒(cu): 通“猝”, 突然。知: 通“智”。 句意: 向人突然提出问题, 以此来观察他的心智; 给人急促的期限, 以此来考察他的信用。 出处: 《庄子·列御寇》...
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 句意: 说话不守信用的人, 做事不可能有什么成就。 出处: 《墨子·修身》...
名言: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 注释: 靡: 通“縻”, 维系, 联系。 句意: 大凡国与国交往, 邻近的国家必定是靠相互的信用往来的, 远道的国家一定是用忠实的言语来建立邦交的。 出处: 《庄子·人间世》...
名言: 无行则不信。 句意: 没有德行, 就无法取信于人。 出处: 《庄子·盗跖》...
名言: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注释: 德: 通“得”。 句意: 守信用的人, 我信任他; 不守信用的人, 我也信任他; 这样可使人人守信。 出处: 《老子》第四十九章...
名言: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注释: 轻: 轻率, 轻易。诺: 许诺。多易: 过于轻易。“多”表示程度之高。 句意: 轻率地答应别人的要求, 一定是很少恪守信用的; 把事情估计得太容易, 遭遇的困难势必很多。 出处: 《老子》第六十三章...
名言: 士信悫而后求知能焉。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尒也。 注释: 知: 通“智”。有: 通“又”。尒 (er): 同“迩”, 接近。 句意: 读书人首先是要诚信恭谨, 然后才求其智慧才能; 读书人如果欺诈无信, 而又富于聪明才智, 那就...
名言: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句意: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 人民自然不相信他。 出处: 《老子》第十七章、第二十三章...
名言: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句意: 嘴上讲着合乎道义的话, 而且能身体力行去实践的人, 是国家最值得珍视的宝贝。 出处: 《荀子·大略》...
名言: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言盛。 句意: 行动不够的人言语过分, 信用不足的人语言盛美。 出处: 《荀子·大略》...
名言: 凡为天下之要,义为本,而信次之。 句意: 但凡治理天下的要领, 正义是根本, 其次就是信用。 出处: 《荀子·强国》...
名言: 益地不如益信之务也。 注释: 益: 增益, 扩充。 句意: 当务之急, 与其扩充领土, 不如增添信用。 出处: 《荀子·强国》...
名言: 信立而霸。 句意: 树立了信用, 就能称霸于天下。 出处: 《荀子·王霸》...
名言: 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 句意: 政令有信用的, 国家就强盛; 政令缺乏信用的, 国家就衰弱。 出处: 《荀子·议兵》...
名言: 已诺不信,则兵弱。 注释: 已: 不答应。诺: 许诺, 答应。 句意: 统治者说的不讲信用的话, 国家的兵力就会衰弱。 出处: 《荀子·富国》...
名言: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 注释: 耻: 以……为耻。见: 被。 句意: 君子以不修身为可耻, 而不以被人污辱为可耻; 以不讲信用为可耻, 而不以不被人相信为可耻。 出处: 《荀子·非十二子》...
名言: 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 句意: 君子对人讲信用, 也希望别人能信任自己。 出处: 《荀子·荣辱》...
名言: 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 注释: 庸: 日常。 句意: 日常说话一定要有信用, 日常行为一定要谨慎。 出处: 《荀子·不苟》...
名言: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注释: 贞: 坚守正道。 句意: 说话经常失信, 做事没有原则, 唯利是图, 象这样的人就可称他作小人。 出处: 《荀子·不苟》...
名言: 恶利口,恐其乱信也。 句意: 厌恶夸夸其谈, 因为怕它把信实搞乱了。 出处: 《孟子·尽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