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无纵诡随,以谨无良。 注释: 纵: 放纵。诡随: 狡诈欺骗之人。谨: 小心提防。无良: 不良之辈, 坏人。 句意: 不听任放纵狡诈欺骗之人, 以此来防止坏人。 出处: 《诗经·大雅· 民劳》...
名言: 用人之智去其诈, 用人之勇去其怒, 用人之仁去其贪。 句意: 利用别人的智谋而舍弃他的欺诈, 利用别人的勇敢而舍弃他的暴怒, 利用别人的仁爱而舍弃他的贪婪。 出处: 《礼记· 礼运》...
名言: 推贤让能,庶官乃和。 注释: 推: 推举。让: 礼让。庶: 众。和: 和谐。 句意: 推举贤人, 礼让能者, 众官才会和谐。 出处: 《尚书·周官》...
名言: 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句意: 用人是用旧臣好, 不象用器物, 不要旧的, 只要新的。 出处: 《尚书·盘庚上》...
名言: 建官惟贤,位事惟能。 注释: 建: 立。位事: 任职。 句意: 做官的应是贤人, 任职的应有才能。 出处: 《尚书·武成》...
名言: 任官唯贤材。 句意: 委任官职, 只能选择有才德的人。 出处: 《尚书·咸有一德》...
名言: 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 注释: 野: 民间。咎(jiu): 灾祸。 句意: 贤人不用, 小人就会占据官位, 百姓就会背弃离散, 上天也会降下灾难。 出处: 《尚书·大禹谟》...
名言: 知人则哲,能官人。 注释: 哲: 聪慧。官人: 让人做官。 句意: 了解人就是聪明, 就能用人得当。 出处: 《尚书·皋陶谟》...
名言: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注释: 考绩: 考定功绩。黜(chu): 废。陟(zhi): 升。幽: 暗, 指不贤, 与明相对。 句意: 三年考定功绩, 经过三次考核, 废黜不贤的官, 升任明哲的官。 出处: 《尚书·舜典》...
名言: 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注释: 野: 指民间。咸宁: 都安定。 句意: 民间没有遗漏的贤人, 万国都会安定。 出处: 《尚书·大禹谟》...
名言: 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注释: 开国: 分封诸侯而开创国家。承家: 大夫接受继承封地。 句意: 诸侯开创国家和大夫承受封地, 小人不能任用。 出处: 《周易·师卦》)...
名言: 强人之所不能,法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 注释: 不立: 这里作不能实施讲。 句意: 强使人做他们不能办到的事, 即使有法律也不能实施。禁止人家做他们一定要做的事, 即使有法律也不能执行。 出处: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三》...
【释义】 民间谚语。意思是: 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 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这两句含义是,无论跟什么事物相处,时间长了,就会了解它的习性。...
【评析】 古代对联。此对联出自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师翁同龢,书写这幅对联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静气源之于定力。我国的佛、道、儒思想,都特别强调修身先修心,佛之禅定...
名言: 有法制而无道德以为之本,则法律皆伪,政治皆敝。 句意: 有法律制度而没有道德作为法律的基础, 那么法律都是假的, 政治也败坏。 出处: 清·康有为《政治集·中国颠危误在全法欧美而尽弃国粹说》...
名言: 时既变而用旧法, 可以危国。 注释: 旧法: 这里的“法”, 可以狭义理解成法律, 也可以广义地理解为治国的整套制度。 句意: 时代既已变化而仍用老法律, 会使国家遭受危害。 出处: 清· 康有为《政论集· 上清帝第一书》...
名言: 善治狱者,任律不任例。 注释: 治狱: 办案。任: 依据。 句意: 善于执法办案的人, 依据法律而不依成例办案。 出处: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政事》...
名言: 令不行, 禁不止, 小人纵欲, 善良吞泣。 句意: 法令不能实施, 禁令起不到制止的作用, 就会使小人放纵着他们的欲望, 善良的人们只能吞声泣饮。 出处: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政事》...
名言: 法必本于人。 句意: 法律一定来源于人。 出处: 清·魏源《古微堂外集·〈皇朝经世文编〉序》...
名言: 法制数变,国家之大患。 句意: 法律制度朝订夕变, 是国家稳定的祸患。 出处: 清·申涵煜《省心短语》...








